课堂教学中的“别有天地”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蹦蹦跳跳走进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毫米、分米’,请大家看屏幕。”我边说边操作课件。当我操作完毕转过身的时候,发现几名学生正在玩“翻花绳”。
翻花绳是盛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游戏,或许是岁月的轮回,如今又在校园里兴起。此情此景让我有点茫然,新课还没有正式进行,学生竟开起小差来。怎么办?是强行制止,还是另辟蹊径?我稍思片刻,计上心来——何不借助他们手中的花绳来认识分米、毫米呢?
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手中的花绳真漂亮。老师小时候也爱玩‘翻花绳’。花绳能翻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你们能翻出哪些呢?”
“我会翻面条!”“我会翻梯子!”“我能翻出蒲公英!”……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你们都是‘翻花绳’高手。”我因势利导,“谁知道手中的花绳有多长?”
“不知道,但我能量出来。”班长刘思婷信心满满地说。
“怎么量?”
“用我们的直尺量。”
“那好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花绳,用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吧。”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量了起来,不一会儿,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下面请大家汇报一下测量结果。”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
“我的花绳长60厘米多一点。”“我的50厘米多一点。”“我的70厘米多一点。”
“你们真棒,运用一年级的知识测量了手中的花绳。但美中不足的是你们量得不够精确,‘多一点’是多长呀?你们想弄明白吗?”
“想!”学生们齐声答道。
“那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花绳放到书包里。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毫米、分米……”
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们精力集中、互动热情、发言积极,教学效果甚佳。
课堂结束时,我又别出心裁地对学生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你们回家后和爸妈一起量一量你的花绳长度,要精确到毫米。量完后和爸妈一起翻花绳,看谁翻得花样多。”
课后,写教学札记时,我是这样写的:“许多时候,我们为师者在课堂上往往只是一味地强调纪律,发现异动便强加制止。殊不知,及时利用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因势利导,教学效果往往会别有天地。那时,为师者喜,为生者悦。教学是享受,学习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