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 酷炫科技课 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型例谈 网络辅助语文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网络论坛】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

□ 青岛市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 张红岩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何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实效,使之真正辅助教学而不只是发生形式上的变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交互式软件设备,让音乐教学有宽度

美国经济学家、《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当今信息化时代比喻为全球化3.0版本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小、变平,我们可以在世界任意一个角落共享到优质、方便、快捷的资源。教学也是如此。信息化智能设备把课堂与世界连接起来,师生足不出户就能感知到世界各地的音乐。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交互式电子一体机,让音乐的世界在电子设备强大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下变平。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是学唱歌曲的重要环节。为了呈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往往音调偏高,超越了一般小学生的音域极限。学生在跟唱的时候产生演唱困难的感觉,不仅演唱声音不美,还会造成学生声带受损的严重后果。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s8tunes软件随意调控歌曲的音调,大大降低了学生演唱的难度,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用s8tunes软件还可以改变歌曲的速度。配套光盘中的一些歌曲速度较快。为了能让学生唱好歌曲,我利用软件调整速度,让伴奏放慢速度,使学生有能力跟上伴奏,歌唱变得轻松、流畅,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

关于音乐教学的软件还有很多,如EduOffice音乐备课软件、Ovenhure影音文件制作软件、MP3 Splitter&Joiners汉化版音乐和视频切割合并软件等,都是很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会让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

二、多媒体视听网络,让音乐感知有广度

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既有音响的听觉,又有画面的视觉,视觉与听觉同步,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审美感受。

当今的网络时代使我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巧妙发挥网络上音乐的浩瀚资源优势,对于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利用功能强大的网络音乐软件平台,尝试开设“网络音乐厅”。这样做,不仅可以即时搜索网络中同主题、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搜索同主题、同类型音乐作品经过不同音乐家演绎的各种版本。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力量,可以为学生拓展视野,让学生通过体验、类比、赏析等途径,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力。例如,在教授歌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的时候,我借助网络引擎搜到舒伯特、莫扎特的作品以及中国民歌等多个版本的《摇篮曲》,让学生通过不同版本的中外作品进行对比赏析,体会相同主题、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形式,体会旋律、速度、强弱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使音乐课变得感性而多维。

又如,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童趣》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台湾民谣,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小动物的音乐形象,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制作的蜗牛、黄鹂鸟的动画音乐。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模仿小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一边聆听一边表演,积极参与互动。这一举措既为本节课创设了富有童真、童趣的情境,又寓教于乐。

三、 数字化评价体系,让课堂评价有温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发展与激励、诊断与导向、调整与反思等功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尝试在教学中自主开发了“乐星”评价体系。这是以音乐为核心的艺术课程评价模式。评价体系依据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合作参与、音乐实践和课堂常规等多方面的评估。课堂上,任课教师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操作评价系统,拉开学校的“乐动艺术”模块,根据内设的评价类型、评价人、场景、艺术比赛成绩等菜单,选择要评价的班级及学生,对学生的演唱、演奏、舞蹈表演随时进行评价,并且评选出“乐动之星”;对于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则适当给予“小铃铛”警示。对于在各类活动和比赛中获得奖励的学生,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层次进行“乐动之星”奖励,随时汇总进行过程型评价,学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从课堂教学、习惯养成到参与实践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为课堂评价增加了温度,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四、STEAM学科整合,让学科融合有深度

提倡学科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STEAM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它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综合环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内各个教学领域的综合,二是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的综合,三是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综合。我校“创意木工课堂”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我们挖掘STEAM创意木工课的音乐要素,很好地实现了音乐与综合实践课的学科整合。例如,我们搜集木工课上发动机器的声音、切割木块的声音、打磨作品的声音等,利用音乐软件把这些声音进行合成,形成富有特色的音乐,再进行舞蹈创编。再如,我们开展“寻找身边的音乐”系列活动,通过电脑软件把收集到的声音进行剪辑,让学生找出这些声音中的“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速度与力度”等音乐要素。学生们被这种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感受着综合实践和音乐学科整合带来的独特体验。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讲究一定的策略。《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但它又指出:教师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全面淡化,而是减弱了教师知识化身的职能,强化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情感交流的对话者的职能。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多媒体,合理选取其服务于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为音乐课锦上添花,使音乐教学更具活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