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网络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公平要让公众看得见 美丽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园 上海编发《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  美国家长的“起跑线”焦虑 西安今秋全面实施小学“弹性离校” 南京大学毕业生研发出“神奇薄膜” 山西:配套光盘不得与中小学教科书捆绑征订 调查显示:五成肥胖青少年对自己不满意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海外采风】

美国家长的“起跑线”焦虑

□ 李爱民 张萌

日前,英国《1843》杂志刊载文章,讨论美国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文章作者以自己和家人的经历及其所思所感,向我们展现了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社会在子女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名校情结”。为了使孩子能够进入顶尖大学,进而获得光明前途,家长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为择校、上课外辅导班而努力拼搏。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而子女则在成长中承受着持续的竞争压力。

文章说,在过去20年里,美国父母在子女身上花费的时间急剧增加。统计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年轻妈妈们每周在子女身上花费的时间约为12个小时,父亲每周则花费约4个小时。而如今,这些数字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其中,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收入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增加最多。没有大学学历的母亲如今每周在子女身上花费的时间约为16个小时,而有大学学历的母亲每周花费近22个小时。没有大学学历的父亲如今每周在子女身上花费的时间约为7小时,而有大学学历的父亲每周花费在子女身上的时间是10小时。

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由于人口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数量大幅增加,造成进入精英大学的竞争异常激烈。20年前,常春藤盟校一般会接收四分之一左右的申请人。但如今这些学校的录取率已经下降到个位数,2016年哈佛大学接收的申请人大约只有5%。与此同时,大学学历在增加个人收入方面的回报率急剧上升,也就是越来越“值钱”了。

进入名校的竞争压力增加,直接传导给了入学考试开始前的几年,父母和孩子们也倾向于越来越早做准备。也就是说,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家长们就需要尽早安排孩子的辅导和课外活动,比如体育运动、编辑校报、知识竞赛以及社会慈善等。

文章指出,正是因为进入顶尖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才变得越来越多。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孩子们还不会走路就已经开始互相竞争了”。这种马拉松似的竞争最后一关是突击性的准备大学入学测试,同时应付那些条件苛刻的学校申请和面试。

为追求子女学业成功,父母们的投入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状,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父母跟着子女接受压力也不算坏,毕竟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变长本来就是好的。一些长期的民意调查也显示,父母们也很享受与孩子们共处的时光。而为孩子进名校进行的各种投资也是必要的,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这些雄心勃勃、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另外,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感受到压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也会有帮助。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这种情况,激烈的竞争压力最终会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反对者坚持认为,过分强调学业上的成功可能使孩子们养成一种只关注分数的习惯,他们长大后很难获得成就感,很难真正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这种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不均等。现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就好比一场军备竞赛,那些富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可以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资源,为孩子们的一份优秀简历做好充分准备,而那些贫困的家庭则永远跟不上步伐。长此以往,这种不平等的趋势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文章说,不管美国父母们有多不情愿与其他人一起竞争,但这场让人欲罢不能的竞赛一旦开始就不会终止。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在子女抚养上没有作为的、随性而为的父母,也没有人不想为自己的孩子进入社会、过上舒适和充满乐趣的生活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技能和资源。这是一种困境:一方面很多家长为这种体系感到悲哀,但是当其他的父母带着孩子准备“抢跑”的时候,家长们仍旧会身不由己地跟着冲出去。

(摘自2017年8月26日《光明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