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33年坚守山区,只因心中有爱 换一种方式看待学生 尊重孩子诗意的表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关注语言文字乃语文教学之道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教学反思】

关注语言文字乃语文教学之道

□ 济南育英中学 邱爱清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对语言文字的关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运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要利用教材中的优美句段去引发学生对美的探索,让学生理解语言,学会用语言表达心声,提高审美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

让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知文本的内容

诵读是品味语言美的关键,学生只有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才能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怀。例如,《秋天的怀念》是一首母爱的赞歌,是经典的短篇散文,其催人泪下的故事总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要用流畅的表达和亲切的语言,借助“以读带授、以读导学”的教学模式,把文章的神韵“读”出来,让学生从文本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出发,领会“母亲”的伟大品格,从而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沐浴在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所营造的氛围中,既落实了课文的重难点,又陶冶了心灵。具体做法如下:将朗读贯穿于整堂课程,齐读、默读、个人秀,形式多样;读题、读文、读景,内容丰富。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推敲品味、理解感悟,并用悟读体会感受,从而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结合起来,读出文章的内涵。

又如,文言文《孙权劝学》,从断句的角度,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和听录音等方式,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特别是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使学生把握住人物的形象。

再如,在教《口技》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三读”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节奏,三是读出韵味。同时,让一部分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并在表演的过程中背诵,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并体会词语的作用,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奥妙

例如,在讲《土地的誓言》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抓住“炽痛”一词,设计两个学习活动:一是理解“为何炽痛”,二是把握“如何炽痛”。并且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话:“我对这土地爱得炽痛,是因为她 ”;“我对这土地爱得炽痛,表现在 ”。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某个句子、某个词语甚至某个标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挚爱。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

要想对课文有透彻、真切的理解,就必须专心致志地研读课文,钻研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式。但是,要真正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进行及时的跟进训练。

例如,在讲完《口技》后,笔者设计了“学以致用、巩固加强”练习环节,要求学生看一段视频,然后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不低于200字的片段。

又如,在讲完《土地的誓言》一课后,要求学生仿写《松花江上》,并且在组内推荐,在班内交流,最终使他们实现了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迁移。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学生走近语言,感悟语言,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向导,带领学生品词析句,走进语言文字的最深处,触摸文字的温度;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获得最真切的感悟,从而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