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手绘《喜迎十九大》 校园短波 广开会话渠道引导学生交际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妙笔生花 我给学生一块“糖”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课改在线】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李文龙 宋元海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乳山市畅园学校的教师们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首先,挖掘现行地理教材,对环保知识进行归类。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在开展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们将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章节分成三类,理清了知识结构和授课重点。第一类是智能教育内容。教材中大量的内容讲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土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土地互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第二类是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无节制地开采,对环境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道德观念。第三类是行为教育内容。学校倡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地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其次,教师们改革地理教育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他们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在地理教学中设计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有关“核能”的内容时,教师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组织讨论。又如,在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到我们当地的气候?请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通过解答,学生自然就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再次,教师们重视开放性教学,充分利用开放性教学材料开展环境教育。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们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指导学生搜集、阅读文字资料,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例如,在教学《水资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们还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在国庆节期间,不少学生随父母外出游玩。鉴于此,教师设计了实践作业“我是环保小卫士”,让学生在旅途中不仅记录优美风光,而且记录遭到破坏的景观,还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学生亲眼所见,感受深刻,既提升了环保意识,也更好地领会了地理课本知识。

(作者单位:乳山市畅园学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