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教坛四十载 不忘初心育人才
——记临沂第十实验小学教师公茂双
公茂双在颁奖典礼上演讲。 胡怀旭/摄
他自称是一个思想晚熟的人,40岁才知道怎样教书,50岁才懂得如何育人。在学校,他的年龄最大、教龄最长,但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精神劲儿最足。40年的光阴改变了他的容貌,但没有改变他教育工作的初心,他默默耕耘、矢志不渝。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生命,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悉心呵护、精心培育。他决心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乡村教育。他,就是临沂第十实验小学教师公茂双。
从“吹胡子瞪眼”到“幽尔一默”
公茂双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962年,公茂双的父亲光荣地被评为山东省教育战线劳动模范。1977年,高中毕业的公茂双在父亲的建议下,参加了民办教师招考,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3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蒙阴县岱崮的一名民办教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这条路虽然是父亲指引的,但和那个时期的多数教师一样,刚开始工作的公茂双简单地以为,当老师只要会拿着教竿训斥学生,会“吹胡子瞪眼”就够了。而课堂上发生的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公茂双的这一看法。一天,在课堂上,当他示意一名女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那个女生怎么也不吭声。在大怒之下,他把女学生拽到教室外。结果,那个女生哇哇大哭,引来全校师生围观。
通过与领导、同事聊天交流,他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缺少应有的温情与理智。他开始认识到,不能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而要换个角度看学生;要多一分关心,少一分粗暴;多一分真情,少一分冷漠。这样一来,教师的心情就会变得舒畅起来。
“问路才不会迷路。”公茂双觉得,教师要想让学生天天向上,自己首先要天天向上;要想让学生勤奋学习,自己首先应勤奋学习。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本,读书是最省劲的学习。只要想读,我们就能挤出空余时间。读书多的不一定是好教师,但不读书的一定不会是好教师。他坚持每年都买一批新书,并且不放过任何外出学习的机会。他家里最大的家具就是书橱,里面放置着多年积累的价值几万元钱的各种书籍。读书,让他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于永正乃至鲁迅、齐白石、莫言等大师级人物成了“朋友”。而学习更使他学会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遇到大事不糊涂。如今,他做的读书笔记已经有20多本,共有几十万字。
回顾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公茂双觉得,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口口相传,更应有艺术性,尤其是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体现出教师灵活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他说,教师要“把阳光洒在学生脸上,把温暖留在学生心里”。他有在学生的试卷上写下留言的习惯,并把这当成他与家长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大胖子”孙宇航,他这样写道:“天性属纯真,虽胖但聪明;关心班级事,执勤还真行;可惜基础弱,听课别放松;复习加思考,没有学不成。”在插班学生李悦的作业本上,他写下了“五三欢迎你,有难找老师”这句话。这10 个字着实让李悦高兴了一学期。
一次,在课间操开始前,满身大汗的公茂双推着自行车走进校园,立刻被学生们围住了。一名学生问:“老师,你没有车吗?”他幽默地说:“有!你看,还是自行的!”学生们都笑了。一名学生发现他衣服上浸满汗水就提醒他,他听后当即给学生作诗一首:“老师骑破车,汗水湿透背。一年两万里,马路知我累。”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其中一名学生还接了一句:“学生知您累。”
面对记者,公茂双笑着说:“很多人说教育工作不好做。其实,老师只要用心、有心,学生这么懂事,教学工作是不难做好的。”如今,教室里依然能找到教竿。只是这个教竿实在过于细小。原来,它是公茂双用钓鱼竿的上半截做的。平时,他几乎不用,因为他担心吓着学生。现在,他只要轻轻拍一下手,学生们就会安静下来,教室里就会秩序井然。
自主管理让后进班变成先进班
“看着学生一天天进步,我无比兴奋。我喜欢和学生一起玩。我认为,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肯定无疑是对公茂双努力工作的最好回报。他下定决心,要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
公茂双常说:“班级就是一只风筝,我只是一个牵线人,学生自主管理才是班级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所以,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学会‘偷懒’。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局面。”
他常对学生说“练字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做人不养德,到老很难说”。在品德养成方面,他首先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和“德行天下,唯信而立”的道理,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亲手写下了“十个不能”。学生每人都有一份,并且带回家里,贴在床头。每每读起,教室里就安静许多。“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面对国旗,我们向祖国宣誓!”他始终坚持爱国励志教育,所带的班是全校唯一诵读《班级誓词》的班级。每天早晨,他带领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宣誓。在宣誓时,即使顽皮的学生也露出一脸的庄严。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公茂双结合班级特点,创造了一个 “红星中队”自主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以“激励加控制”为核心内容。公茂双介绍说:“‘激励’就是争星,激发学生争星的热情;‘控制’就是百分制考核。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他还带领学生制定班规,并且严格执行班规。
凭借优秀的班级管理模式,公茂双带的班级一直保持“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很多次,公茂双接手的后进班级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就变为先进。
既要教学相长又要心与心的交流
公茂双不仅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且珍惜他与学生家长们的友谊,重视心与心的交流。每届学生毕业时,他都会为他们精心制作毕业手册,并贴上所有学生的一寸照片,标记上班级、姓名,时不时拿出来翻看。每送走一个班,他都会送给每个学生一幅书法作品,留作纪念。
他的学生毕业离校时都依依不舍,纷纷打扫卫生、擦讲台、摆桌子,把教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再走。当学生进入初中后,他总会将厚厚的学生档案袋和他写的推荐信一并交到初中班主任手中。他把这一做法称为“扶上马,再送一程”,为学生的发展铺好路。据了解,在临沂市乃至山东省,他的做法也是独有的。
可别小看这一做法,有时候真能起到大作用。一个学生家长想把孩子送到临沂城里的学校上初中,找公茂双想办法帮忙。这位家长摆摊卖水果,没有社会关系,怎么办呢?公茂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拿着学生的成长档案,与家长一起找到临沂八中校长。校长看完装满“日常行为规范”、“获奖证书”、“素质教育报告书”等内容的学生档案袋后,惊喜地说:“你们放心!这个学生,我们要定了。”
爱学生似乎已经成了公茂双的本能。他每一次对学生无意识的帮助都刻在了学生的心里。学生李晓兰的家境贫寒,连60多元的校服钱都拿不出。得知情况后,公茂双主动帮她垫付。此后,李晓兰每次放学后都会找理由返回教室,将原本应该由公老师送回教室的班牌放回去。一开始,公茂双不了解情况,反而责怪李晓兰丢三落四。在李晓兰第三次找借口返回教室后,公茂双终于明白了:李晓兰以有事为借口回教室送班牌,就是为了让老师少走路,并借此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我们班的教室在四楼,我每次把班牌送回教室后,还要再返回一楼的书法教室教学生书法。”公茂双回忆道,李晓兰替他送班牌,一年能让他少走几百里路。李晓兰细腻的心思深深地打动了公茂双。每次想起此事,他都无比感动。
去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劝说下,快60岁的公茂双不再坚持担任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成了一名专职书法教师。每周二、四,他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给学生讲授书法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书法,公茂双还利用周三和周五的午休时间,为学生义务加班授课。在一次省级比赛中,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获奖者达三四百人。这得益于公茂双的辛勤付出。
“一个教师如果把教学这个职业当成事业来做,他就会把教育教学与自己的生命密切联系起来,把工作质量当成生命质量。同时,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就会变得特别有意义。人来到世上走一回,一定要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点印记。”公茂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