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糊汤面
凡是阅读过著名作家贾平凹作品的人,无不知晓商州这个地方,也无不熟悉“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句流传在我老家陕西商州的一句顺口溜。
商州主产小麦和玉米,人们的饮食也大多围绕着小麦和玉米换着花样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一般早晚免不了要吃顿玉米糊糊。在商州当地,人们管玉米糊糊叫糊汤。为了掩饰糊汤的单调,习惯在糊汤锅里煮点豆子或洋芋。可别小看这糊汤,要是煮不透或没勤搅动就不会喷香,最好是用大块的木柴火慢慢熬煮才有滋味。
山里人不缺柴火,但真正耐烧的柴火当属老树根。家乡人把树根称为疙瘩柴。疙瘩柴耐烧,不仅煮饭好,燃过的火炭还不会有柴烟,又可以用来烤火。也因此,在隆冬时节,一大家子热乎乎地吃着洋芋糊汤,再烤着一火盆疙瘩火炭,那种惬意的感觉当真是胜过神仙了!
在过去粮食短缺的年月,一大家子顿顿吃细粮肯定不能坚持到来年,人们就用面条和糊汤做成了一种既普通又暖胃的调和饭食——糊汤面。尤其到了冬天,为了使一些简单的蔬菜能和粗细粮搭配起来,糊汤面当属人们餐桌上的首选。
糊汤面的做法很简单,先是根据人口的多少擀好适量面条,随后均匀地撒上扑面,抖洒均匀待用。净锅上火,倒入适量食用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入事先切好的姜丝、葱粒、蒜茸、干辣椒节和青蒜苗段一起炝锅炒香,接着倒入切好的白菜和洋芋、胡萝卜、莲花白等蔬菜,边翻炒边加入适量精盐、胡椒粉、生抽、酱油、香油、鸡精、味精,炒至八成熟时出锅装在容器内。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就可以搅入玉米糁了,搅玉米糁时要一只手边抖洒,另一只手边用筷子搅动,以防玉米糁粘锅。搅好玉米糁后,用疙瘩火微火煮至玉米糁和洋芋块至八成熟时就可以下面条了,这时火力可以稍大,以防面条下锅后短时间内粘连(一般面条与玉米糁的比例为3:1为宜)。煮好面条后,再下入菠菜或上海青,倒入事先炒好的蔬菜搅匀,最后撒入青葱粒和香菜碎,一锅热气腾腾、香浓扑鼻的糊汤面便大功告成了!
根据个人需要,舀入碗里后,或调入陈醋或油泼辣子,加之红的萝卜、绿的菠菜、黄的玉米糁、白的面条,光是看了就令人眼馋。在严寒的冬天,若是吃上碗糊汤面,整个身子都会暖和,难怪在商州还流行这样一句俚语:“神仙闻了糊汤面,也要在我门前站一站。”由此可见糊汤面对人们的诱惑有多大。还可在炒制蔬菜时加入番茄、青椒、洋葱或韭菜等,相信口味会更胜一筹。
也许是糊汤面比较实惠的缘故吧,在老家,谁家逢个红白喜事之类的,前来帮忙的人多,吃臊子面不好煮,吃饺子更不实际,最方便也最省事的当属这既普通又受人喜爱的糊汤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