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岗交流机制
——博兴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侧记
同许多地方一样,博兴县也没避开因历史或体制造成的教育“病痛”:校区或学科师资不均衡,教师职业倦怠、干多干少一个样,学校自主办学缺项等。这些无不影响、制约着博兴教育的健康发展。2015年,全省“县管校聘”改革的启动为博兴教育消除“病痛”带来契机。2015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确定博兴县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验区,滨州市教育局确定其为全市试点县。
细微服务,“暖心”改革
为保障“县管校聘”改革顺利进行,博兴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多措并举,用细微服务温暖人心,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暖心”改革。教育局党委成员和有关科室主任到帮包单位进行“蹲点”,发现问题随即做好引导或就地解决,对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提交党委会研究。进入跨校竞聘环节,教育局及时汇总、发布岗位聘任情况,让每位参加跨校竞聘的教师及时了解岗位信息,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准备。学校在确定本校跨校竞聘人员后,积极发挥“娘家人”的作用,为跨校竞聘教师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找岗位、备课,提供人员和车辆等保障,努力让每位教师竞聘到合适的岗位。纯化镇教委主任许兆剑说:“首先,镇教委成员和校长要吃透文件精神,组织广大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对请假和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实行小组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学习文件。同时,每位教师都要设计自己的方案,由校委会收集整理。确定跨校人员以后,我们的做法是:成立帮扶小组,帮扶每位跨校竞聘的教师,直到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止,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
总结经验,重新上路
2016年8月底,博兴县“县管校聘”改革基本完成,全县65所中小学全部参与其中,4518名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在“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的机制下,全县共312人通过跨校竞聘走上了新的教学岗位。一系列教育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增强了学校发展活力。“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长了难免产生惰性或职业倦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认为应该勇于尝试,到新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因为换一换环境更能激发干劲。”纯化镇窝刘完小卞路伟老师说。与卞路伟一样主动提出跨校申请的还有5位教师,乔庄镇主动提出跨校申请的有6位教师,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参与改革,激发自己的职业激情。在跨校竞聘环节,卞路伟在博兴县实验中学成功竞聘到体育教学岗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上岗交流机制,催生了教育正能量,有效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按照“抽掉椅子,全体起立,重新洗牌,竞聘上岗”的改革实施原则,教师从被动接受工作安排变为主动争取工作岗位,角色转换的同时产生了危机感,进而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盘活了教师资源。
师资配置更加均衡。“县管校聘”相关机制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全县学校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城乡教师“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师资有序流动,配置高位均衡。尤其是“县管校聘”以3年为一个聘期,学校、教师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了编制、人员、岗位的动态平衡,实现自身业绩和学校发展共赢成为全县教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吕艺镇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新教师配备不足,教职工年龄结构偏大,有的学校音乐、美术甚至体育课都没有专业教师,形成了34人的师资缺口。通过“县管校聘”改革,9名支教、特设岗位教师走进偏远的农村学校。跨校竞聘的312人中174人是交流人员,实现了学校间学科均衡,138人是从超编学校交流到缺编学校的,实现了学校间教师均衡,吕艺镇教师紧缺问题迎刃而解。
全面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通过改革,全县的校长队伍经受了历练,驾驭全局、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大幅提高,为后续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同时,整个教育系统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加强,政治纪律、人事纪律、工作纪律作为系列改革环节的行为准绳深入人心,营造了风清气正、公平优质的教育改革发展态势。参与这次“县管校聘”改革的原博兴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代延军感慨道:“我们受到了考验,经受了历练,我们的校长队伍、教委主任队伍驾驭全局的能力、掌控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我们的中层干部队伍、教职工队伍也在改革中经受了历练,得到比专业发展更高级的发展。”
2017年9月,博兴县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改革创新没有止境。下一步,博兴教育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助力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博兴县教育局局长李光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