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网络课堂 “互联网+DIY”秀出“大物理观”课堂 图片新闻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翻转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如何上好微课

第7版:网络课堂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网络课堂
07
【我与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DIY”秀出“大物理观”课堂

□ 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翼

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其科学态度,发展其创新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早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动态、创新的特点,探索“互联网+”视域下的 “大物理观”课堂。

一、DIY教具——小微制作燃起创新的激情

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自制教具进行各种物理实验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特别的意义在于,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并且能引领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一物多用、平中生奇”是笔者在自制教具方面的一点心得。比如,利用司空见惯的矿泉水瓶可以做几十次趣味实验。当我用矿泉水瓶做成“水瓶琴”并进行演奏时,学生的探索欲瞬间被点燃了。我用矿泉水瓶、口服液瓶子和水做成“听话的浮子”,学生感到惊奇,争相拿在手里把玩。在把玩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浮沉的原理。我将橘色、白色的两个乒乓球投到用矿泉水瓶制成的漏斗中,让学生猜想一下倒入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我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摇了一下头,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验探究。当学生对“如何能显示光路”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时,我拿出矿泉水瓶、蚊香、火柴,让他们动手尝试。经过实验,学生们豁然开朗。“一物多用”向学生介绍了发散思维的本质,并激励着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除了创造性地运用收集到的好点子、妙创意,我还尝试着设计制作全新的教具。在学习《滑轮》一课时,学生遭遇了思维障碍,无法理解动滑轮的实质是省力杠杆。经过反复斟酌和不断尝试,我设计制作出“轮杆变换演示仪”。在课堂教学中,我边演示边讲解。学生直观地看到滑轮“减肥成功”后变为杠杆,继而准确地从教具中找到支点、动力臂、阻力臂,一下子认识到滑轮的实质是杠杆。这样一来,就将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突破了思维瓶颈。该教具荣获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组一等奖。在多媒体视域下,物理学习与科技创新有效结合,让学生乐此不疲。我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探寻峨石瀛波消失之谜”,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感悟、批判、反思,收获颇丰。在物理综合实践比赛中,该活动荣获省级奖励。若干小发明得益于课堂上的有效实践,注重解决生活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些小发明多次在比赛中获得市级奖励。学校成立了以科技发明为主题的“新动力社团”,关注多学科的渗透,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物理知识的体验。“新动力社团”荣获“2016年威海市优秀社团”称号。

二、DIY微课——创新拓宽视野

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被下面几个问题困扰:有的学生因请假而耽误了课程,却因在校时间有限而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弥补,以致落后了;有些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又得不到适时的辅导,以致形成“夹生”情况;一些学力强的学生在超前学习中遇到拦路虎,却得不到有效点拨,难以高速发展;有的学生和家长迷信各类补习班,浪费了精力、金钱,却事倍功半。如何能有效帮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相继接触了可汗学院、微课程、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和“互联网+”等概念,可谓柳暗花明。如今,网络如此普及,学生上网如此便利。我想:为什么不发挥自己在电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制作微课,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呢?经过一番学习、摸索之后,我开始“试水”。第一个作品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这节微课设计好之后,正值学生因天降大雪而停课在家。我将微课上传到优酷视频网站,通过飞信将信息传给学生们。他们热烈回应,纷纷为微课点赞。

我的微课参赛,荣获了省级奖励。在荣成市举办的“说课标、说教材”大赛中,我制作的微视频《阿基米德实验》得到评委的好评,并获得了说课大赛一等奖。学生的喜爱、专家的肯定大大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开始系统地设计制作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微课,并建立微信公众号,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物理,学会物理,学好物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样的尝试打破了学校和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在课后学习开辟了新的渠道,开发了学生的全脑思维,使学生的探索视野变得更加宽广了。

三、DIY实践——多维互动式探索智慧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是在多媒体、网络、云设计等技术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们交流、思考、动手、共享的课堂。云平台的熟练运用,使物理课堂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联网与资源多维对接,智慧与素养完美结合。例如,在讲授《功》这节课时,我发现,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很难直观地思考和表达,对于W=FS这个公式仅仅背熟了,但还是一知半解。因此,我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充分使用“数字教材”,开启“粤教云”智慧课堂,实现多钟资源的有效切换。我精心预设了教案。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交流。在探索中,我对学生的物理素养能力进行测评,从思考到动手都进行量化分析,让他们在交互、学习、共享、评价中展示自己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粤教云”教学平台优化了物理教学环境,让大数据说话,彰显了科学的严谨与魅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收获了成长的自信,他们的物理素养慢慢地提升了。

总之,物理课堂应该是灵动的、鲜活的、创新的、高效的。要想将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有效结合,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地学习,善于创新,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合作,树立“大物理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