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应聘策略探析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应聘,是每个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毕业生除参加校园招聘会、去人才市场应聘,还要在网上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但是,经过一番辛苦奔波之后,很多学生收获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落和挫折。现场招聘总是成功得少失败得多,网上投递的简历大部分石沉大海。其实,现在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无论什么形式的招聘想要应聘成功都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有足够的实力,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校园招聘会,成功率相对高些,成本也低。参加校园招聘会,除了自荐材料,你不需要再准备什么。校园招聘会之所以成功率高,并不单纯因为招聘会在校园举办,而是因为学校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表面上看,你个人确实没有过多准备,但实际上,招聘会的准备工作学校领导、教师和相关部门早就开始了。校园招聘会前,到什么单位去宣传学校的相关专业,邀请什么单位来学校招聘,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都会精挑细选,甚至毕业生基本情况的材料早已寄发给了准备邀请的相关单位。这些工作使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之前就对毕业生的专业、人数、籍贯以及性别构成等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招聘工作流程就会更加顺畅,双方沟通更加和谐,签约率也就相应地比其他方式要高。
如何提高人才市场上的应聘成功率呢?
首先,要了解现场应聘的各个环节。一些毕业生参加招聘会过于随意,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盲目地随大流赶场,结果浪费了时间、金钱,错过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参加现场招聘会要注意以下问题:一、不要一到招聘会现场就奔走于各个招聘展台,留下一叠求职材料,然后转身就走。最好先到招聘单位的展台看看招聘介绍材料,与招聘人员诚恳地交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问一些得体的问题。二、参加招聘会应准备足够的简历,避免有机会却没有准备。但是,不宜一次提交大量求职材料,比如成绩单、获奖证书复印件、英文简历等。三、由于招聘会上每位招聘人员的谈话都相当于面试,所以毕业生无论从态度、着装还是谈吐举止,都要以面试的标准来要求。有经验的招聘官在现场交谈之后,会目送那些他感兴趣的人,以进一步观察这些应聘者的真实面貌。参加招聘会,面对有限的职位,毕业生要敏感谨慎、抢占先机、对号入座。
其次,要让自己的简历突出。一份好的简历一定要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只要你掌握了以下要领,就可以打造一份满意的简历。第一,言简意赅。冗长的简历不仅让人觉得你在浪费他的时间,同时也反映出你做事不干练。招聘人员多半工作量大、时间宝贵,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看你冗长的简历。他们要看的是你的学历和实干能力证明。所以,话一定要说到点子上,一语中的最好。第二,突出个人优势。一般来说,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招聘人员会有不同的考察侧重点。比如,招聘技术型人员,会比较注重其专业成绩,是否参加过科技类的比赛或有无实验项目等;如果招聘的是管理型人员,除了看所学专业和学习成绩外,还会考察其在校期间参与学校管理的情况,如是否担任过班干部、获得过哪些荣誉以及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活动等。因此,求职者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几套各有侧重的简历,根据招聘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巧妙地突出自身的专业优势,有的放矢,尽可能抓住招聘者的眼球。第三,适当使用数据和专业术语。这是凸显个人能力和提高简历含金量的诀窍。在简历中,应该学会用数据说话,“非常出色”、“作出很大贡献”这些词句空泛而俗套,远比不上“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学金”、“2012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发表通讯7篇,摄影作品4件”、“拍摄微电影3部”等给人的真实感和冲击力。有些情况下可以引用一些专业术语,以体现你的专业素质,如“能熟练运用‘premiere影视制作’技术”、“将矩阵乘法模型应用于新闻心理学统计”等表述,有时会让人眼前一亮。第四,形式设计富于个性。在求职过程中,简历就是一个人的名片、标签,是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简单概括。简历首先要保证内容真实客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其次在简历的形式、风格选择和设计上,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岗位预期。一个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和一个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简历的设计上应有明显的差异。再次,作为实用文体,简历的行文也要准确、规范。句式以简洁的短句为好,以叙述说明为主,文风要平实、沉稳、严谨。
最后,成功应聘的根本在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真金不怕火炼,打铁还需自身硬。机会总是等在命运的下一个路口。只要我们学有专长、素质过硬,就不怕遇不到慧眼识才的伯乐。这里说的能力和素质不仅是专业方面的,还包括语言交际、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创新意识等现代人才素养。如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新闻学理论知识、写作能力,还要有敏感的时代嗅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持久的信息追踪能力。有些能力不是靠书本和教师传授,而是在实践中逐渐体悟和养成的。因此,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求职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生存实践的学习。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毕业生必须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宽就业思路,不拘泥一种职业、一个工种、一个地域(城市);不等不靠,不追求一步到位,先就业后择业,在职业的迁移中找到合适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