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能力 图片新闻 在教学中体现文言文审美教育功能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在教学中体现文言文审美教育功能

□ 莱芜市教育局 张文娟

文言文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感。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文言文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文言文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美。文言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篇章,有描写崇山峻岭、江河清泉的,也有描写亭台楼阁、田园风光的。不论是纯粹的自然,还是“人化”了的自然,文言文中如诗如画的美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泰山顶上壮丽雄浑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凡夫俗子;日出时的“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和“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像一幅幅色彩鲜明、有静有动的日出图令人神往。滕王阁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高峻绚丽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地一色;兰亭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这些地方即使无丝竹管弦,也会酒不醉人人自醉。文言文中描写的大自然能使学生不出家门即可感受大好河山、胜地美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操。

二、情感美。很多文言文之所以流传千古、经久不衰,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精辟的哲理,凝聚着古人的思想和智慧精华,展现了古人乐观向上、充满情趣的生活,如一座精神灯塔,穿越千载,映射当代,培育学生爱国报国、乐观向上、立志成才的思想品质,指引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穿越历史的长河劝诫古今求学者,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怎能成就学业呢?“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各有长短,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有道者即为师。只有俯下身来向内行人学习,才能增长学识智慧。“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的南阁子小鸟啄食、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美妙情景、和风细雨似的慢生活状态是多少现代人所向往的呀。“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妻子一片忠贞的爱和悲伤眷恋之情浓浓融合。这种对情感的刻画,让时间有了度量,让思念变得可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在《陈情表》中对祖母的拳拳感激之情和反哺之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是本能、是良心、是责任、是义务,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些健康的情感指引学生面对学习,严肃认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面对物质利益,先公后私、取之有道;面对同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豁达大方;面对祖国,忠诚热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三、艺术美。文言文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年代感,学生初接触的时候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这时,教师适当讲解文言文的语言文字美、情境意境美,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放松身心,于不知不觉中融入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大多行文简练,词汇丰富,意境深远。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斗”和“蛇”活用为状语,描写了溪流像北斗七星一样弯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一段一段忽明忽暗,既生动又形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用夸张和想象手法,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的幽咽哀怨、悠远绵长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赤壁,热爱祖国、有勇有谋、坦率真诚、知错就改的廉颇,目光远大、心胸宽阔、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文言文用独特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无数精美绝伦的风景、形象、哲理和史诗,让学生跟随作者同他们笔下的文人墨客、勇士谋臣同呼吸共命运,于联想与想象中体会本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