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在教育工作中,心存敬畏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师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对教育心存敬畏。对教育心存敬畏的优秀教师,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很慎重,力求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心底的波澜。他们还知道这些话会引起学生内心发生什么反映,又进而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口无遮拦,方法简单粗暴。刻薄的话语、有意或无意的体罚行为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教师不能不对教育心存敬畏。教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甚至一个眼神往往就会产生极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更慎重。
对教学心存敬畏。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很大。名师的教学方法、思维方式会让他们受益匪浅,庸师的教学方法、思维方式对学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位好教师,善于按照最好的方法进行教学,善于从每节课本身的逻辑和思维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努力把课备好、上好,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对学生心存敬畏。虽说“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教师太容易被学生超越就是一件悲哀的事。我时常想:身为教师,自己极为平凡,但所教的学生有不少出类拔萃者。面对一群优秀的学生,我们是否会有一丝不安?是否能更用心做好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我还时常扪心自问:你不该对学生心存敬畏吗?因为有了学生,你才有了一些尊严。不管你讲得怎样,也不管你说得是否有道理,总有一群人在认真听讲。这至少让你有了一件事可做,有了一分满足感、成就感。甚至因为有了学生,你才有了养家糊口的工作。
人们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职业要求。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学生要善良、正直的同时,也应该用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矫正、提高自己的师德、师能,让自己无愧于“师者”的称号。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执着,对学生的成长心存忧虑,对自己的育人能力时常反省,对工作追求存有担当,对规范、规则存有畏惧。“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为教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