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升经济薄弱镇学校办学水平
本报讯(记者 王晓娟)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经济薄弱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该区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本着适度超前原则,遵循绿色集约理念,提高学校建设和内配标准,确保建设配套齐全、设施一流的农村学校。2017年投入2.3亿元高标准新建、改扩建并投入使用12所学校、幼儿园,投入6.34亿元开工建设16所学校。
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区将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列入区政府年度为民所办实事,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校食堂达标升级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2017年投入1965万元改扩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48所。目前,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彻底告别了土锅土灶,全部建成青岛市标准化食堂。
实行午餐补贴。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资金有限,自2017年起,区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90万元,专门解决10所就餐学生在300人以下村级小学的食堂员工工资,降低学生就餐成本,提高饭菜质量,让2600余名农村学生吃上质优价廉、安全可口的营养午餐。
实施操场塑胶化工程。2017年,新区实行农村学校操场塑胶化工程,投入近1.5亿元,将近20个街道、村镇、管区的39所学校操场改造为塑胶场地,为新区数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运动场地,为学校提供了更佳的体育教学环境。
推行农村学校厕所达标改造工程。新区投资2000万元在农村学校建设水冲式厕所,派专人打扫,建设干净整洁的厕所。目前,已有20所农村学校厕所实现达标改造。
以实现优质师资配备的城乡相对均衡为目标,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制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制度。为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难题,在政策机制层面设立农村教师从教津贴、为农村教师开通班车、实行午餐补贴等措施,保障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倾斜。
在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中心学校和村小建立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城乡联盟、校际联盟等组团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城乡互动、区片联动、校际合作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研模式,在全区范围内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教育装备、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等层面全面建立以强扶弱、组团发展的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