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 益终身
——“让学生学会学习”系列专题辅导“学习习惯篇”
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优秀课例观摩暨学科教学研讨会上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展示
小静,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堂上她总喜欢做玩笔、抠手指等小动作,老师讲的知识,她总是一知半解;做作业磨磨蹭蹭,别人30分钟能轻松完成的作业,她要花上1个多小时;她还经常丢三落四,忘带课本或学习用品,为此没少挨批评……
许多小学生身上都会出现与小静相似的行为与表现,而导致小静有如此表现的最根本原因是她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探究有关学习习惯的问题。
一、学习习惯辅导的基本内涵
“习惯”是指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或者由于长时间积累而养成的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学习习惯特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有意或无意的重复、演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固化的行为定式。
1.学习习惯的特点
自动化。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后天性。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经过多次重复或强化训练而形成的自觉、稳定和持久的行为倾向,是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方式都有不同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它不仅包括自动化了的动作或学习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等内容。双向性。学习习惯有良莠之分,因其与主体发展需要(目标)的适应性不同,可能起到积极或消极双重作用。稳固性。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能够根据之前的经验泛化到相似的情境里,遇到困难也会自觉去克服,而且能够持久。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2.学习习惯的内容
学习习惯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经过反复强化都有可能形成习惯,因此,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关注点不同、参照标准不同,学习习惯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同。
(1)从学习行为的角度看,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蕴含在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具体涉及倾听、观察、思考、记录、阅读、练习、交流、合作、质疑等多种习惯。
(2)从实现学习任务或目标的角度看,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不同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驱动下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也不同。由此划分,学习习惯可包括预习习惯、做题习惯、记忆习惯、完成作业习惯、复习习惯等。
(3)从学习管理的角度看,学生学习习惯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习惯以及学习生活管理习惯等。
(4)从学习类型的角度看,学习习惯又可分为基本学习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个性化学习习惯。基本学习习惯是指为了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须具备的基本学习习惯,更多偏重行为规范。例如,认真听讲、认真书写、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等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是指为了适应拓展性、探究性学习而需要具备的学习习惯。例如,合作学习、查找资料等习惯。个性化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自身带有明显个人特色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梳理知识关系、建立结构图来记忆知识等习惯。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习惯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要想完成当下的学习任务,需要哪些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来培养,同时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矫正,并通过体验、反思、交流、分享和学习等过程,获得有效的方法支持。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辅导建议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点及辅导建议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有课题研究成果证实,“小学阶段成绩好的孩子未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成绩最终一定会好”。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成绩重要。那么,小学阶段需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和行为要求是什么?
(1)低年级。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养成基础的、与学习有关的行为习惯,且学习习惯的养成多需要教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据不完全统计,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外力推动,很少是出于内在自觉。基于上述特点,教师可以以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为目标,确定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主要学习习惯及具体的行为要求包括:学会倾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听教师讲话,认真听同学发言)、认真书写(书写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按正确的笔顺书写,字迹工整)、敢于提问(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向教师、同学请教;提出问题时,能清楚表达心中的疑问)、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能认真、按要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意思再做题)、善于思考(积极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敢于表达,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2)中年级。中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较低年级学生有许多不同特点,如学习的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情感发展相对稳定等。因此,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方面,既要根据学习需要不断培养训练新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已形成的学习习惯进行目标要求的深化。
中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主要学习习惯及具体的行为要求包括:认真书写的习惯(根据中年级学习的需要增加“书写时专心,注意力集中”的目标要求)、敢于提问的习惯(增加“当与老师和同学有不同看法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时,能清楚表达心中的疑问”的目标要求)、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增加“做完作业后,能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后能及时改正”的目标要求)、善于思考的习惯(增加“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尽量寻找解决的办法”的目标要求)等。
(3)高年级。小学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具备了学习能力,基本掌握了读、写、算等学习技能,也会运用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关心学习结果,有较强的学习欲望等。因此,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在低中年级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培养与训练。
高年级学生可增加的学习习惯有:“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中增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先尽量自己完成”的目标要求。另外,小学高年级是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重要过渡期,要想快速适应初中生活,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即“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能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预习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能定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能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喜欢植物的学生多看植物方面的书籍”等。总之,要根据高年级学习的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点及辅导建议
由于小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较差,习惯的养成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设计“问题干预式”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借助“问题再现——认知调整——行为改变——总结升华”这样一个辅导思路,引导学生关注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现将小学阶段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罗列几点出来,为大家设计问题干预式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主题选择的目标方向。
(1)学习缺少计划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及其心理特点,学习中有时虽然有兴趣、有热情,做起事情来却缺乏一定的计划性,而没有计划的行动,最终使得学习中出现动力不足、持久性短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懂得高效能学习要靠科学的学习计划来实现。
(2)学习缺乏持之以恒。小学生做事很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表现在有时制定了学习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坚定地按照计划来学习,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照章执行十分重要。针对这些,教师可以围绕问题点以有关计划的行动落实为主题进行课程开发,教育学生学会按计划抓紧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学习自律性不足。小学生因其心理特征,在学习中自律性往往不足。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听讲。完成作业时,有些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爱开小差,导致作业完成不及时,进而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教师可设计系列课程,引导学生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4)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学生除了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积极主动开动脑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常常存在依赖教师或家长帮助的惰性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相关主题,引导学生养成“上课边听、边想、边看、边思,做作业边做边思,读书细读深思,预习新课学会质疑”等一系列学习习惯。
(5)作业态度不端正。作业练习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发现知识掌握上的空白与缺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对作业缺乏正确认识,不爱完成作业,不及时完成作业,写作业丢三落四,发现错误也不纠正,甚至抄别人的作业。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都是学习中的“拦路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以后的发展均有潜在影响。因此,围绕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开发主题活动课,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6)缺乏正确的做题方法。这一现象在考试中体现得最明显,具体表现就是明明会做的题却因为种种原因没做对。比如:没有认真审题、马虎漏题、书写潦草等。教师可以围绕复习、作业的具体要求,如审题要全面、条理要清楚、问题要认准、分析要合理、计算要细致、验算要认真、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等设计开发小而精的心理辅导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