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图片新闻 山大获八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列全国第七 济南建立部门协作共享机制确保学校食品公共卫生安全 莘县挖掘地方资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青岛市北区中小学转学业务网上办理让家长“零跑腿” 简 讯  宁阳县各学校紧贴时代脉搏开展学雷锋活动 不挣学生一分钱!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莘县挖掘地方资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本报讯(记者 孔卫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文化建设,莘县近期挖掘地方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该县充分挖掘整理莘县刻纸、张寨木版画、河店西郭泥塑、王奉泥哨捏制、张鲁查拳、秧歌、剪纸、字谜、诗词楹联等地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制校本教材。

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该县要求各科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文物遗迹、民间艺术、文体艺术等资源有效整合,多形式地推进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充分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该县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该县大张镇红庙村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古云镇徐庄村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原鲁西第一党支部)等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张海迪、孔繁森等英模和在莘县革命老区战斗过的宋任穷、杨勇、杨得志、马本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