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后,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赢得发展主动?
我省作为全国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将从2017年入学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施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高考政策向来有学生成长“指挥棒”之称,此次改革后,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赢得发展主动?
首先,家长要尽早与孩子一起做职业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是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前提。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带给学生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大大增加,学生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拿手的学科范围内作出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利于学生找到成长的乐趣。因此,学生及早确定职业规划,对于选课、高中三年学习乃至其终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较强,但对未来职业、人生缺乏最起码的思考和规划。新的录取方式倒逼学生和家长提早关注这一问题。为此,家长要根据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情况,与孩子坐下来,理性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孩子会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强迫、不攀比。同时,通过鼓励孩子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者咨询专家等方式,尽早确定未来职业走向。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职业规划,确定“6选3”科目,应尽可能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既不刻意规避难学的科目,也不只选择好学好考的科目。
其次,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方式消除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弊端,不仅把学生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还要求学生注重强化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轻装上阵,腾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高考综合改革释放出的多元化招生信号倒逼学校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如社团表现、学术创新和体育竞技等,学生再不用学好文化课这“一招鲜”而“吃遍天”了。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家长绝不能再在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和体育锻炼时推三阻四,而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或者放手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
高考综合改革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由单一考试成绩转变为多维度、过程性评价,尤其是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参考”的人才选拔体系,要求家长既不能片面强调孩子“死读书”,也不能把孩子固定在家庭、学校的小圈子里。而要着眼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从社会生活的点滴做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技能,鼓励孩子走上社会、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着力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