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为了培育更多的“齐鲁工匠” 青岛农业大学大力实施科研体制改革创新 非遗武术进课堂 教师之本 重在立德 文明之花映岱岳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文明校园巡礼】

文明之花映岱岳

——山东农业大学文明校园创建纪实

□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陈姣

2017年11月17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决定》,授予39所高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地处泰山脚下的山东农业大学位列其中。

在两年多的创建活动中,山东农业大学强化党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校园正能量得以不断弘扬,校园环境不断美化,“花园式校园”成为学校的亮丽品牌。

2015年10月,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各部门、各学院参与其中。该校严格按照《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要求,扎实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各项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坚强保障。该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了全校共谋发展的合力。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 “三三式”工作模式,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成果,持之以恒改作风、纠“四风”、树新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该校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队伍,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抓牢党建、组织、体系、考核、宣传五个方面综合保障,实施德育综合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教师师德建设、辅导员能力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校园文化实事等6项重点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依托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学校共青团组织、孔子学堂,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月”等活动,实施“青马工程”,增强广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增强正能量的网上网下传递融合与影响互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的影响力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为人师表、尊师重教融入每一名师生的血液。以推举“杰出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先锋”、“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等方式,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严格聘用和入职程序。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集中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治理,建立师德 “一票否决”制度。注重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 “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积极拓展青年教师的成长空间,推出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制定《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选拔青年教师进博士后流动站开展研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全面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山东农大文化成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该校提出了“建设文化强校名校”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山东农业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形成了“一个核心、六大支撑”的文化建设目标。积极推出精品文化成果,编辑出版文化强校名校建设文集《神农新篇》,制作推广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拍摄制作形象宣传片 《登高行远》,编辑文化系列丛书,强化对校史、人物史的整理研究,完成了校史馆建设。突出泰山文化和齐鲁文化,大力发展学术文化,深入挖掘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全面美化校园环境,让“花园式校园”成为学校的亮丽品牌。学校加强整体校园规划,对各校区进行合理功能定位,完善学习、生活等设施,建设了一批既能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校园雕塑等人文景观,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条件。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内现有数千种观赏和绿化树木,绿地面积达31.9万平方米,成为优美整洁、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的“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成绩显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内部和周边环境。

全面强化阵地管理,让正能量和好声音占领农大师生的精神家园。建立健全了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重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牢牢掌握网上思政工作主导权、话语权。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严禁在校内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确保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学校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促使学校办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几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涌现出全国师德标兵王振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张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获批了一系列高层次平台,在国家和省级科技奖项评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等工作中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办学实力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校区规划更加清晰,服务保障更加有力,高水平大学的轮廓日益清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