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下寻美味
我和妻子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旅游,但两个人对旅游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妻子喜欢用相机记录一路走过的风景,我更愿意流连于街头巷尾,品尝各地的风味小吃。在北京旅游时,我的这些看法让妻子打消了只看故宫、爬长城的念头,转而怀揣着对烤鸭、炸酱面的无限憧憬,和我开始了一次北京的寻味之旅。
一下火车,我们就坐地铁直奔海碗居,那里有北京最地道的炸酱面。尽管现在北京城里的每条街上都有好多家炸酱面馆,但海碗居里聚集的北京人最多。由于我们没吃早餐,炸酱面刚端上桌,我来不及将黄瓜丝、萝卜条、绿豆芽和黄面酱拌匀,就咕噜咕噜地海吃起来,惹得邻桌的食客不时转头瞧我,我也不理,自顾自地继续大吃着。早年读梁实秋先生的《吃相》一文时,对“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这句话印象深刻,今天用到自己身上真是恰到好处,无须衡量比较了。
吃完面,我心里又在为午饭的烤鸭做盘算。
我们没有选择全聚德,而是选择了一家同样有着百年历史却隐居在东四十条胡同口处的烤鸭老店——四季民福。这里从来都是“巷深,酒却香”,其脆皮烤鸭吸引着许多老北京人不计路程地光顾于此。我们两人和另一伙北京铁瓷拼了一张桌子,当第一片鸭皮放入口中时,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选择,曾经以为只有葱丝、甜面酱是烤鸭的好伙伴,而今才知道蒜泥、山檀糕同样是它的好搭档。丰富的小料配上有皮有肉有油的鸭片,用荷叶饼包裹后放进嘴里,那一瞬间,我因美食产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最后喝上一碗鸭架白菜汤,将方才的油腻缓缓打消,让整个人因美食而调动起来的活跃神经安静放松下来。侧目再看看其他食客的神情,竟与我们如此相近,我这才知道美食的魅力任何人都无法拒绝,无须更多形容,只需亲口体会了。
饭后,我们坐在路边的长条石凳上喝茶,妻子问我:“晚上去哪儿吃?”
“牛街的聚宝源,来一顿涮羊肉和麻酱火烧。”
“不是去东来顺的吗?”
“不是。”
“还是要听张一元相声里说的。”
“对,配两块白记的豌豆黄最好。”
一座城市仿佛一间大饭馆,最地道、最原始的味道能将“真味”停留在游客的永久记忆里。我们来到皇城根下,站在四九城的中央,刚刚混入人群中,胡同里便传出了卖切糕的吆喝声:“小枣——切糕!”妻子说赶紧去买一块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