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忆少年采药忙
翻阅一本中药学书,里面有许多常见中药材图谱,一些中药材竟然是我少年时亲自挖过的。
出生在山区,少年时代生活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们常采挖药材卖钱,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10岁。一天,下午不上课,我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挖药。三四月里,天气晴好,春和景明,芳草萋萋,正是挖药的好时候。挖药有讲究:“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叶,酱果初熟花含苞。”没挖过的人很难理解这些话。
茵陈,也叫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三月,新生的蒿叶鲜亮白嫩,入药可清热利湿,保肝利胆退黄。四月以后就长成老蒿,药效降低,五月只能当柴烧了。蒲公英也叫婆婆丁,根、叶和花都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最佳采收时间是花儿含苞待放时。还有柴胡、板蓝根、远志、地骨皮等。它们就长在坡边崖畔、河滩路边,春秋时节挖根晾晒后即可入药。
背上小背篓,拿把小镢头和小铲,见啥采啥,采挖的药放入随身背的小背篓里。挖的人太多,为了多收获,就不顾细节处理,尽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寻觅些药材。每天能挖半背篓,回家后再整理,弄干净按品种归类晾晒,通常晾晒一周多就可卖。这些中药材太普通,随手可得,属中药里的平民百姓、草根一族,身价低微。
周末,全天时间可利用,我们就起个大早,吃点早餐,步行20多里路,去大山那边挖。在那边能挖到白术、穿地龙、菖蒲、丹皮等根茎类药材,一颗地龙秧下有时能挖出十来斤药材。运气好的人,若碰上一窝猪令或天麻,那一定收获不菲。它们的身价不低,属中药材里的显贵级别。
四月,将长得茂盛、鲜嫩、芳香的艾叶采回晾干,就可卖掉,但价钱实在低。艾叶性温,用来艾灸或泡脚泡手,可治疗手脚冰凉,祛风散寒。冬季,点燃的艾条或冒热气的泡脚水散发着浓浓的艾草香味,一股暖流从脚底缓缓升起,传遍全身,能促进血液循环,驱邪散寒。
五月采槐米捡杏核砸杏仁,六月捋车前子捡桃核砸桃仁,七月打五味采柏籽,八月挖半夏摘瓜篓马斗铃,九月打酸枣挖冬花和苦参根,十月捡霜桑叶摘野山楂。只要勤劳,每月都有药材供人采挖摘取。
一方水土长一方药材。至于雪莲、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公主或格格级的药材,出身名门,身价金贵,有自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非一般地方可产可挖。
家里孩子多,开支大,卖药得来的钱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一部分交给父母补贴家用。第一次卖药材后,我奢侈地花5毛钱给自己买了一个双层铁铅笔盒,上面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图案,漂亮美观。我还花2毛钱买了喜欢的连环画册,花1毛钱买了蜡笔。闲了我就画花画草、画山画树,再用蜡笔涂染,有时也给课本上的黑白插图着色,展现我心中事物的颜色和对世界的认知。
家乡的山上有取之不尽的中药材。那些艰难的岁月,我们通过挖药材自力更生,既亲近自然,了解认识了中药材,同时也创收,补贴了家用,磨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坚毅不屈的品性。那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变成了后来的宝贵财富和人生体验:再苦的日子,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