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苑幸福的歌者
——读《追溯生命轨迹》有感
好书不厌百回读。如果说第一次读齐健教授的《追溯生命轨迹》一书,收获的是感动,留下的是摘抄在学习笔记上行行页页的阅读足迹,那么再次阅读此书,更多的则是联想、共鸣、反思和启迪。
读完此书,一个强烈的信念回旋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读书吧,你读的书还远远不够,唯有读书可助你成长!我发现,无论是第四章《作为一种追求:追求文化气度》所阐述的,还是别的章节里,优秀教师几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酷爱读书,在书海中浸润、熏陶、升华。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再想想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给学生讲述知识、观点时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当下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教师要培育英才,仅有一桶水怎么够呢?
回顾刚刚任教的一年级时光,我不也有过被一年级小孩子的难题问住的尴尬吗?小孩子正值人生中最天真烂漫的阶段,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满脑子都是古灵精怪的奇异想法。“老师,蚂蚁有耳朵吗?”“外星人到底有没有?”“恐龙中的霸王龙是不是最厉害的?”面对这些问题,我只能窘迫地应付,但看到他们眼神中的期待信赖慢慢变成扫兴失望,那份心痛和自责只有自己能懂!原因何在?学无止境!自己的书读得不够丰富全面,还不能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平日里只关注教育教学理论性质、优秀经验类或者《教学设计》《班主任之友》之类的书籍刊物,没有进行童话书籍、历史书籍、百科知识类书籍的阅读,所以很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解答他们的困惑。在以往的读书经历中,我过多地关注数量,读书质量却不高。每每提到一本好书,自己也读了,甚至摘抄了重点内容,可大多是浮光掠影、过眼云烟,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引起共鸣或者反思,所以阅读后的真正收益不大。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读书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遨游,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领略。读书能让智慧荡涤灵魂,让自己拥有辽阔澄明的胸襟,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当时光带走了年龄和容颜,我依然可以自豪地说:“读书让我依然年轻。”
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幸福是教师教育幸福的源泉。任何一位名师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他们都是在执着进取中不断创造,用辛劳和智慧成就一个个成长中的辉煌。书中展示了王波老师的教育成长奋斗过程,对教育的执着、对书籍的酷爱,让他寻找到了书中所说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追求”“引领”“文化”“超越”,让他不断成长起来,在教育上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收获了人生的成功。史建筑老师的事例告诉我要在教学反思中深化读书,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以自己的实践和真知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杨屹老师的“兴趣教学”探索之路教给我:在备课、听课、上课、评课中学会研究,用心思考,做一名会研究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韩兴娥老师教给我:要坚守生命信念,用执着镌刻生命的年轮,将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信念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愿带领学生们在五彩的教育苑挥洒汗水、精耕细作、务实创新,从而幸福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