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香 爱未央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让人的心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想必一定是读书了。一看到《玫瑰与教育》的书名,我就被此书吸引了。
我曾无数遍地问自己:“中国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具有考试能力、能够过“独木桥”的孩子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些能力弱一些或者“开窍”晚一点的孩子,该怎么办?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吗?
《玫瑰与教育》一书的作者窦桂梅老师说:“教育不是管 ,也不是不管,而在于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做‘守望’。”
等候的过程很漫长,像是赤足走在碎石路上,有时会被尖锐的石子刺痛,脚下的路越走越慢。可是忍着走了一段路后就会习惯,从而继续往前走。我把等候的心埋在学生的转变里。
一、等待交流之爱对行为的转变
吕嘉成今天又“疯狂”了,上体育课时,踢了一个同学之后,又踢了体育老师……
我见到他时,他抽动的肩膀和急促而带着愤怒的呼吸告诉我,他的心已经完全被愤怒填满了。此时说什么都没有用,任何批评和指责只能触发他的怒气。
“嘉成,你来。”我将他轻轻推进办公室,顺势支走其他学生。“嘉成,要知道,现在跟你说话的是滕老师。”我顿了顿,“先压住你的火气,等你平静下来时,再跟我说话,好吗?”
“如果你同意,就点点头,听明白了吗?如果听明白了,你也点点头。”我看到他不服气地点了点头。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
几分钟后,他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原来,同学小睿和他一起玩游戏时不小心打到了他 ,却没有道歉。事后,他坐在一边越想越生气,就去踢小睿。体育老师过来制止时被他误伤。
“动手能不能解决问题?”他不说话了。我又换了个角度说:“用嘴巴告诉别人,能不能解决问题?”他点点头。“你觉得现在你应该做什么?”“跟体育老师道歉。”他声音低低地说。
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家长跟不上,只能依靠教师慢慢进行,但速度会慢很多。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等待,等待这颗种子萌芽、开花。
二、等待文学之爱对心灵的滋养
“现在的孩子缺少什么?”单纯地好好学习这个目标只能使他们变得冷漠、极端。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缺少文学的滋养。学生在小学阶段还能在书海中遨游,可到了初中以后,大量的学习任务将其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时间读书呀。久而久之,学生身上就少了书香气。就像窦桂梅老师说的:“亲近母语、亲近书籍。一句话,从亲近文学的脚步里‘抓’到爱。”
我在班里开展了“小书虫读书”活动,看到学生们高涨的读书劲头,心里非常高兴。李博睿这学期读了13250页,肖景璐读了11306页。到学期末,班里有4名学生读书页数超过10000页,38名学生读书超过1000页。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关于未来的种种,这些书影响到未来。”是的,有些书,童年错过了,就意味着一生永远错过了。
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好,圆形也好,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时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己任,让学生真正像“人”一样拥有健全的人格、享受书香带来的快乐、心中时刻充满阳光。如窦桂梅老师说的一样:“我的力量是单薄的,也许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但毕竟我在努力做着。”我也想像窦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去干好每一件事,让书香伴随每名学生快乐成长。
三、等待文化之爱对品德的塑造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禾”一字,我通过象形文字,教给学生“谦虚”的精神。我一边画禾苗从小到大的生长历程,一边讲解——庄稼越成熟,它的“头”越低。然后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说出来“不骄傲,就说明一个人长大了、成熟了”的道理。由此,在学生心中埋下“谦虚”“不骄傲”的种子。
通过象形文字,带领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魅力。同时,让学生的品格得到熏陶和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大乐趣!
借助阅读,愿我们的心灵能向下扎根,生命向上生长。让阅读的趣味陪伴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与阅读的雅致同行。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而已!玫瑰香,爱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