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构建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教育体系

□ 王洪珍 诸城市文化路小学校长

自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多,但是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教育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这个问题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否则,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很好落地。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路径,通过明确教育主体、加强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多元评价等,初步构建起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教育体系。

明确主体责任 制定共育标准

我们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负主要责任,家庭负关键责任,社会负支持责任,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办学理事会共同担负协作培育的责任和相关工作。

学校制定了《文化路小学家校社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实施标准》(以下简称《共育实施标准》),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培养的课程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共提出了107条标准,其中有数量要求的是89处。

比如,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共育实施标准》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人文学科不低于50%,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教育,学校德育活动中要反映人文精神,学校管理中要体现人文情怀,学校文化中要积聚人文底蕴。对家庭提出的要求是:家庭藏书量超过100本,人文类、自然类、教育类等书籍搭配合理;家长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至少读1本书;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有意识地通过阅读丰富孩子的人文底蕴;家长每学期至少带领孩子外出游学2次,每学期带孩子参观书画展等各类展览1次、听人文讲座2次。对社会提出的要求是:办学理事会每学期至少帮学校组织一次人文类活动,帮学校协调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协调各部门、社会团体等开放资源、提供便利,配合学校的相关教育活动。

据反映,有了这个实施标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责任明确、标准清晰,有利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增强育人合力。

建设科学课程体系 创新共育机制

有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关键。

2017年秋季,我校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出发,进行了UDP课程的实践研究和探索,在一年级开设了跨学科、主题式、实践性、生活化的课程。学生从生活和现实出发,将学习活动与生活事实对接,在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中形成观念,最终形成理解。这种课程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方法的形成,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学会迁移、类推。这种课程设计和改革实现了从课程到课堂的一体化变革,重新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018年春季,学校建设了创客教室,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创客课程,使学生在编程、设计、操作中培养想象力、创新力、艺术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程不仅深受学生喜欢、家长欢迎,而且教师反映,虽然实践类、跨学科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但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家长也要具备相应的素养,比如教育观念、阅读习惯、教育能力、健全人格、健康生活方式等。为此,针对《共育实施标准》中的家庭教育标准,学校规划了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体现生活化、信息化,以阅读做保证的家长课程。它包括家庭道德课程、家庭阅读课程、习惯养成训练课程、积极心理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选择性,除必修课外,还有选修课、自设课;除应用型课程内容之外,还有综合素养等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很多家长都说:“我以前只知道应该做什么,现在还知道了应该怎么做。家长核心素养课程很管用。”

为了保证社会各界更好地参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建立了办学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负责学生核心素养的社会教育工作。其职责是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学生社会学习基地,培养社会学习指导教师,设计与学校教育衔接的社会教育课程。目前,已经开发了12项当地文化资源学习内容,涉及34个当地自然、社会、生活或人文景观,包括王尽美烈士纪念馆、超然台、博物馆、名人馆、板栗园、潍河水电站等,分为诸城历史文化、诸城地理产品、诸城自然资源、诸城社会风俗4个板块。这类社会学习课程以现场教学为主,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实施多元评价 形成共育合力

所谓多元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使用多元等。

办学理事会对学习基地、社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对优秀者,请教育局每学期表彰一次。

由督学(办学理事会成员)对学校进行评价,评价学校核心素养课程开设、组织体系建设、社会资源协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评价结果上报教育局,通报给办学理事会、家委会。

由家委会对家长进行评价。家委会评价家长的家教知识,对家长课程学习结果进行纸笔测试,要求必须达标,不合格的要补考,直到合格为止,成绩计入《家长素质评价手册》;学生评价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由教师统一印制评价单,不定期进行评价,教师随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长,对家长家教行为进行指导;教师评价家长的家教成果,以观察学生为主,每学期评价两次,学期末印制“亲子学业成绩单”,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长的学习成绩放在一起,发给学生,由学生带给家长。

目前,学校初步建立起了有利于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体系,增强了各教育主体的责任意识,提升了教育合力。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在节假日也能主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走进幼儿园为小朋友们献上精心编排的节目,到农村给果树苗追肥、浇水,到社区打扫卫生、参加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研究和探索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加深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理解,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