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闻一多愤怒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作“最后一次讲演”,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以身殉难,年仅48岁。在闻一多短暂的生命里,曾有一段可贵的岁月是在青岛度过的。
1930年,闻一多离开上海,来至青岛,最大的欣慰是,有幸远离了大城市的纷扰与喧嚣,终于找到了一块环境清幽,适宜沉潜于学术研究的乐土。他给自己立下一条研究工作的原则:“不管好坏,都要弄个明白,寻个究竟”,如是,不畏艰苦,矢志“钻入故纸堆中”。之所以如此,对于祖国的文化,他写道:“我始终没有忘记除了我们的今天外,还有那两千年的昨天。”他的研究工作,由中国古典文学入手,尤钟情于唐诗。他的治学方法,仍遵循从最基本的功夫做起一途,将摘录的诗篇与研究的心得和发现,用蝇头小字,工工整整地抄录在大方本子上,抄了一本又一本,决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闻一多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和运用。在他的书斋里,各种图书琳琅满目,汗牛充栋。放眼望去,书桌上、床铺上、地板上,全是书。一旦客人来访,只有一把老树根雕成的太师椅子,但此椅子上早已放满了一摞摞的图书资料。客人进入,需先挪开那些书籍,方有容人之地。
在闻一多的书案上,有八个字的座右铭:“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他写在《红烛》里的警句,借以激励自己在学术研究上,义无反顾地向上攀登。他惜时如金,绝不浪费一分一秒。他喜欢大海,但从未抽出余暇到栈桥游历或到海滨观光;脚上的布鞋破了,他请厨师帮忙代他去买。
1931年秋,闻一多开始起草编撰《唐代诗人列传》,并同时进行关于《诗经》的研究。他决心要把这部震古烁今的诗歌总集彻底地整理一下,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史料中,去芜存菁,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很少下楼,于是同事戏谑:“闻先生何妨一下楼呢?”
闻一多在青岛期间,先后完成了《说杜丛钞》《全唐诗人小传》《唐文学年志》及《匡斋尺牍》(《诗经》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好评,郭沫若称赞说:“他那眼光的犀利,考察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摘自2016年1月25日《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