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课件忌“拿来主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突出重点,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省时、省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运用课件教学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如果课件内容不好,运用不当,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课件主要有三种:一是从网上下载的;二是购买出版社发行的(包括参考书附带的);三是自己制作的。完成一个好的课件设计需要一定的制作能力和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一些文字、声音、图片等资料。因此,受设备、资料和能力的限制,很多教师喜欢从网上下载课件或直接运用参考书附带的课件。
现在,网络上的课件很多。教师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工具直接输入“××课件”的名称进行搜索下载。但这样下载的课件,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偶尔碰到较好的课件,也可能因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学生差别等原因,并不适合自己使用。从出版社购买的课件,其制作水平较高,动画设计较丰富。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一个教师和某个班级的学生实际而设计的。如果教师不进行修改就使用,也是不行的。通过这两种方式得到的课件,由于不是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的,与教师的实际授课思路和过程有出入,在使用中常常会出现被课件左右的问题。
自己制作课件,能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但是,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需要教师有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其工作量也很大,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师在自己制作课件时往往注重艺术性的问题,比如画面的优美、颜色的鲜艳等,而对应用效果考虑得较少,常常造成课件与课程内容不协调、背景音乐选择不恰当等后果。在制作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教师获得课件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引进与自制相结合。可以以几个内容比较好的课件为蓝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重新组合加工,适当删减、增加内容或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个性化的课件,让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应教学规模、课时数和设备条件。
总之,“拿来”的课件未必适合自己。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不仅能体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剖析能力,也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和教学。所以,课件还是应该根据实际,自己动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