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深处是以人为本
在学校里,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理解评价,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一学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对教师一年来工作的各项评价接踵而至。好的评价方案,既符合教师的利益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反之,就会大大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使新学期的工作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负责评价工作以及多次参与制定评价规则的经验,对评价意义和过程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评价的目的是成长。每学年结束,评价都牵动着教师的神经。学校往往以评价结果来左右教师的评先树优、职级竞聘、绩效工资的发放等。由于影响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密切关注和重视评价的过程及结果。泰戈尔说过:“当鸟儿的翅膀被系上黄金,鸟儿就飞不起来了。”我认为,评价亦是如此。学校人为地给评价结果附加了更多的功利因素,导致部分教师将评价加分作为日常工作的动力。这种评价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我认为,评价的真正意义是,充分发挥其导向性,让教师看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引导教师追赶优秀教师。这样一来,评价的结果就会成为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评价就会服务于教师的成长,并成就每一位教师。
评价的核心是公平。评价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杆“公平秤”,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谁还会认真干呢?
如何打造一杆“公平秤”呢?怎么理解评价中的公平呢?一个评价方案的制定,要做到让每位被评价者都认可,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其一,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本身是一种感觉,是一个人的判断。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给每位教师提供判断的标准,公平感就会出现,公平的效果也就会在评价中体现出来。在评价过程中,让每位教师与团队中的其他教师进行比较,如果他们在比较中能够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相应的认可,这项评价方案就是公平的。其二,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超付出”的心理感觉。同样的事情,自己做和他人做,获得了同样的效果,但是自己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超出他人付出的心理感觉。学校要充分理解这种感觉。卢梭说过:“人唯一天生的且终生不离的根本欲念,是自爱。”人是由利益支配的,部分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心理,这是人之常情。有的被评价者可能斤斤计较,有的被评价者却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虽说他们对待利益的外在表现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内心追求利益的欲望可能是一样的。
因此,评价方案的制定者就要广泛地征求各个层面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制造出一杆大家认可的“公平秤”。同时,对被评价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做好解释和沟通。只有这样做,才能扶正质疑者内心的“天平”。
评价的基石是民主。民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方案的设计;二是评价方案的实施。一个评价方案的出台,往往要经过起草、讨论、修改、成稿、教代会通过等程序,甚至很多方案在讨论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这个过程就要充分体现民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关注面和商榷面,多渠道听取不同岗位、不同层面的教师对评价的诉求。评价方案的制定者要摒弃“怕教师提修改建议、怕教师站在个人的角度提意见”的想法,而要把教师提建议的过程看作一个与教师深度沟通的契机。因此,对于征求来的多种修改建议,要分类进行意见甄别和回复,通过民主商讨,最终达成共识。这样,方案才可能在教代会上一次性通过。有了方案以后,如何让全体教师认可评价过程呢?在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校委会成员为主体,而要充分吸收教师代表,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教师代表来传达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评价结果的公平、真实,最终得到一个令全体教师都认可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