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堡垒 做红烛 育红星
莒南:党旗飘扬杏坛红
“1932年8月,在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同志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刘谐和来到板泉小学,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先后发展了王任之、薛汉鼎等同志,并于当年12月27日成立了中共莒南县第一个党支部。”8月15日,在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的党史展厅里,该校少先队大队长、红色文化宣讲员、12岁的李宝怡有板有眼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一一讲解着学校的红色历史。像李宝怡一样,这所学校的少先队员都能把渊子崖保卫战、党的故事等讲得头头是道。
莒南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4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的“小延安”。 1932年12月27日,中共莒南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板泉小学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这颗红色的种子在莒南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渐成燎原之势。新时代的今天,莒南县教育系统党组织已发展成8个党委、18个党总支、98个党支部,拥有2900余名党员。
“三尺讲台系国运。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莒南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孙运伟说。
2018年春,为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莒南县教体局党委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实施“党旗飘扬杏坛红”工程。该局分别在党组织、教师、学生3个层面扎实开展“筑堡垒”“做红烛”“育红星”系列活动,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
对标“三化”要求,理顺关系“筑堡垒”。该局一是实施党组织关系规范化。理顺党建工作体制,坚持应建必建,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部成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县委成立教育工委,辖8个党委、18个党总支和98个党支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二是实施党性教育常态化。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工作规范,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党员集体学习每月不少于1天。强化警示教育,实时传达各级查处的违纪典型问题通报,组织收看纪律作风警示片7000多人次。三是实施党建考核精准化。制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考核办法》,从班子团结、民主决策、规范办事程序、落实干部监督责任制等方面实行综合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年度汇总。修订完善《年度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提高党建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并探索作为考核系数。
对标“四有”内涵,示范引领“做红烛”。该局加强师德建设,着眼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名党员教师联系1名非党员教师、2名学困生,通过结对帮扶,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启动教师培养青蓝工程,设立教学、德育、服务、管理4个“党员先锋岗”。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每学年为一个周期,年培训教师1.5万人次。加强督查考评,落实谈心谈话制度,30人以下的党组织,书记与所有党员每季度谈心一次;30人以上的党组织,书记与所有党员每半年谈心一次。完善考核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公开举报电话,每学期开展一次测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等参加。
对标“五好”标准,传承基因“育红星”。该局着力整合育人资源,发挥沂蒙老区的红色文化优势,确定毛泽东主席批示的3个典型、山东省政府旧址暨八路军115师旧址、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等为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年参观学生超过10万人次。创新育人载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中红色因素的育人功能,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发挥校本教材补充作用,开发《红土地》《渊子崖》等校本教材,每学期开设5节沂蒙精神课。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写红色记忆、育沂蒙红星”系列活动。为加强梯次培养,该局在小学阶段按照不超过学校少先队员总数15%的比例,推选“红星少先队员”;在中学阶段,从入团一年以上的团员中以不超过团员总数10%的比例,推选“红星共青团员”。
党建工作为莒南教育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该县新建中小学38所、幼儿园29所,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704人次,资助金额613.5万元,实现资助范围全覆盖;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23处,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