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专业报刊还有必要吗?
笔者去了很多学校,发现学校最安静的地方就是阅览室。阅览室里的各种报纸、刊物应有尽有,但大都落上了灰尘。一位阅览室管理员说:“现在,很少有人来借刊物了。老师们都看手机,手机上什么都有。”
难道看专业报刊真的没有必要了吗?
教师专业成长是立身之本。而阅读专业类报刊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阅读报刊能够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了解更多有思想、有方法的教师如何从事教育,从而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自己的成长。
从学校层面讲,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而煞费苦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组织教师聆听专家和名师的讲座、报告;“请进来”,让专家和名师走进学校,现场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有的学校为找不到合适的名家而发愁。实际上,名家就在我们身边。报纸和杂志上有名家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他们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准备的营养品。“小报刊,大天地”,报刊上既有思想的引领,更有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师头脑中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一看到名师的文章就豁然开朗了。
学校和教研组应该利用好报刊这个“武器”,来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应营造读书的氛围,给教师读书看报的时间,让阅览室热闹起来。还应构建平台,让报刊流动起来。比如,开展“好故事乐分享”“好刊物一起读”等活动,让教师们分享报刊中的好故事,轮流阅读好刊物。又如,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以某一种或者几种刊物为抓手,组织教师们对某一种教育教学现象进行交流、研讨,从而获得科学的方法,获取思想的引领。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的广泛开发使得电子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年轻教师用电子报刊阅读代替了纸质报刊阅读。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进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发现,手机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只是“水过地皮湿”式的简单浏览。而且,朋友圈以及各种微信公众号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多采用一些夸张的标题和图画;观者在看手机的时候很容易被吸引,很难静心阅读。那些真正好的文章大都是朴实无华的,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覆盖。相较而言,纸质报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更高,更方便读者进行深度阅读。读者可以在报刊上标一标、画一画,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网络和电子报刊带来的便利。
学校订阅的各种报刊,只有在教师中间“活”起来,流动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思”起来,做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作者单位:邹平县梁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