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图片新闻 儿童安全事故:别总让“意外”背黑锅 班级网格化管理小策略 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薪火相传 “以孝为本”: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治校方略】

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薪火相传

□ 龙口市实验中学 单汝方

龙口市实验中学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创了以经典著述为蓝本,校本课程为抓手,多种平台辅助、各种形式互补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格局。

一、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使学生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学校首先在校领导干部中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每周例会上,传统文化专题培训成为规定环节。校领导轮流发言,谈感想、谈认知,以此对心灵进行洗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团队的率先垂范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学校领导层自身能力和素质。 学校每年都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让教师深层理解传统文化之精义要诀。定期给教师发放传统文化书籍,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每位教师的心田。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活动,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确定不同的研究内容,并将活动的意义和方式告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活动中,学生们深入社会,走上街头,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和亲身参与等方式,学习、体验、了解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有的学生将家乡的年俗文化编撰成书,有的写观察日记,还有的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们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健康过节,文明过节,做文明宣传员,成为学校文明建设向社会拓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充分整合文本材料,并使之系统化、厚重化。学习吟咏自然山水的诗词篇章内容,教师们引导学生学会审美,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针对文本教材中蕴含民族精神的篇章内容,教师们会对相关英雄人物的事迹加以完善补充,并适时引导学生查阅大量史料,真正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有立体多维的感知,做到形象与理性兼顾,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内涵;针对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和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教师们往往采取集中讲解、重点引领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汲取丰厚的营养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学校组织骨干优秀教师担任主要任务的同时还让学生参与,有效地增强文本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二、努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龙口市实验中学将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每逢“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名人诞辰日等,学校都不失时机地宣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校园橱窗图文并茂地宣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学校还在教学楼内设计校园文化墙,布置固定的宣传板,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迹和名言如一股股涓涓细流融入每名学生的心田。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学校将“文化教室”评选活动作为班级常规管理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此项评选活动,每间教室都弥散着浓浓的书香和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线,认真挖掘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教育元素,通过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实时展示出来,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传统节日中汲取中华文明丰厚的营养。

四、努力拓展教育阵地

学校注重发挥班会的功能,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会计划中,并制定了科学的督导和检查制度。学校注重引领与示范作用,发现典型,及时组织班主任观摩,交流切磋,总结经验。近年来,学校围绕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班会资料库建设,在网络上共享,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育形式也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日渐丰富多样。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