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 把游戏的主导权还给孩子 关于语文教学“一课一得”的理解 运用视频资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孙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教学一得】

关于语文教学“一课一得”的理解

□ 莱芜市高新区滨河小学 亓成功

新学期开始了,又要进行普听课了,我又想起了“一课一得”课。在很多次教研会议上,总会有对“一课一得”教学理念的强调。当时,我觉得这个理念的确很有实用价值,并告诫自己:一定好好实践,让教学做到真正有效。可回到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又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全、所得太少。所以,在课堂上常常贪多,总想面面俱到,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花费的精力很多,但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浅尝辄止,学生收获很少,甚至没有收获。

一、“一课一得”体现了舍弃的智慧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能力训练点很多,人文含义很丰富,表达方法也多样,需要我们去学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一些精读课文和一些经典文章,这个要学,那个也要教,这个舍不得,那个也不想放弃;面面俱到,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都要捡,结果是西瓜、芝麻都得不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一课一得”课是勇于舍弃的大智慧。

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说过:“现在,在语文课上,教师想教的发展性教学内容往往太多、太散,许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不肯舍弃,什么都想教,结果每个知识点教学都是蜻蜓点水,什么都没有教会。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是应该追求‘教会’。其实,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学一篇课文除去必须落实的基础性教学内容外,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因此‘发展性’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明确。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当然,选择一点是一种追求,可以有两点,也可以有三点,但一定是重点非常突出,主次非常分明。

二、“一课一得”是一种深入扎实的教学境界

选好了教学重点,紧接着就是如何处理这个重点内容。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层,走马观花、点到为止,还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去运用?是让学生一知半解、朦朦胧胧,多少知道一点,还是让学生真懂、真会运用?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不要四面出击,而要重点突破、深入探究、扎实训练。选好一个点,教会一个点,练好一个点使课堂深下去、厚起来。让学生思维深入下去,宽广起来;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学精、学透、会用。

张志公先生告诉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一篇文章是一片湖,我们不能只看到文字表层,更应带领学生通过文字深入湖的深处,看到湖里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一种深入扎实的教学境界。

三、“一课一得”是落实大量阅读的有效策略

这些年,很多学校都在推行课内大量阅读,进而为课堂教学提速。但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很多语文课堂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肤浅。很多时候就是走马观花,有时可能连花也没看仔细就过去了。教学速度是快了,但教学效果降下来了,语文课的魅力减弱了。怎么才能把课内大量阅读落在实处,又不削弱语文教学的实效和魅力呢?我认为,建设“一课一得”课是一个好策略。语文课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力戒烦琐重复的训练;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训练结构就有了,也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真正实现了大量阅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