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三部曲”伴幼儿度过焦虑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日出 怎样培养孩子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家长要走出教育的误区 家校携手打造教育新格局 家长学校对家长提出哪些岗位要求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家长要走出教育的误区

□ 崔洪卫

爱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本能,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无可厚非。但是,良好的愿望只能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实现。如果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不适当,孩子就很难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家长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往往溺爱孩子。这说明,他们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事事包办。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好,就包办孩子的一切。在生活中,给孩子穿衣服、系扣子;在学习上,替孩子做作业,等等。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他们都给孩子办好了。于是,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丧失了自理能力,事事依赖父母,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妈宝男”或“妈宝女”。

二、过度满足。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了心肝宝贝,时时处处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无理的要求。例如,当孩子要买贵重玩具或高档衣服时,有些处在工薪阶层的家长却不惜拿出家里的积蓄,拼命地满足孩子这种物质上的要求。这产生的后果是,孩子觉得家长这样做是应该的。如果父母偶尔达不到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生气、抱怨甚至憎恨父母。

三、允许孩子生活懒散。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就够了,其余的事情完全不用孩子考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安逸的心理,变得很懒散。比如,在寄宿制学校里,有些学生不会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而住在同一个宿舍里的同学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走出教育的误区呢?

首先,家长不仅要大胆地放开孩子的手,让他更好地成长,而且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例如,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以后,家长就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当孩子走进小学的大门以后,就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四季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当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最好让孩子独立做家庭作业。

其次,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为人父母者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圈子,与同学和朋友交往,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防止孩子形成孤僻、冷漠、自私、偏执的性格。

再次,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活,以培养其责任心和自理能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一心学习,不让孩子洗碗、拖地、倒垃圾;有些家长嫌孩子干得不利索,自己干脆就包揽了一切家务活。这些家长的行为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以致孩子失去了动手、动脑、体验生活的机会。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是小事,而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大事,因为它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