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对初中学生来说,拥有充分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文章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拥有的情感、想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揣摩作者的意图。而想象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习语文的过程变得更具吸引力,有利于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用,对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理解文字、感知文章的内涵,让学生从理解文字开始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只有饱含对文字的热情,才能通过文字去表达和创造。语文教师教学的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文字认知的完善过程。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文字展开细致的理解,体会文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感知文字表达的深刻内涵,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例,看似生硬枯燥的文字,经过排列组合就成为表达恢宏情感的佳作,字里行间所传递出的磅礴气势,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人民英雄奉献之巨大和精神之不朽。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想象空间,强化情感渲染,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想象浮雕描述的事件,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且从中受到激励,培养起爱国情操。
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背影》为例,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试着让学生深入文字的内涵中,抓住文章中描写父亲为作者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结合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体会人物的情感,去揣摩文章人物言行的深刻含义,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孔乙己》为例,文章内容包含着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思。对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十分简单,但是要基于当时社会的状况去思考和理解文章所要反映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例如,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故事发生的缘由、发展的走向,对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性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而不会让学生简单地停留于故事的表面。
语文是一门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拥有了想象力,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才能深化问题、拓展知识,灵活地获取新知。初中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掌握对文字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实现从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