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应对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们比较推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使这种管理手段能够适用于每名学生,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在差异化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采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渴望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差异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勇于突破自我。
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作为班级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每名学生都有权利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中,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实际情况请求变更制度中的某些不合理规定。这才是差异化管理的体现。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有科学的自我认知,依照自身情况去衡量制度的科学性。当然,教师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概念还不清楚,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班级管理、从哪些方面制定班级制度、如何做到权责统一。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其中,制度就更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也更愿意去遵守该项制度。
在管理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借助主题活动来提升管理的质量。比较科学的活动主题确定方式是,教师从生活中选择素材,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希望解决的生活问题或者在学习生活中正面临的难题,并且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这种主题活动素材通常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较受学生欢迎。
在差异化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成两种:一是生活中的,多为与父母相处时出现的问题;二是学习上的难题。与此相应,主题活动也可分为两类。比如,本周一的主题活动以生活问题为主,由相关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在生活中没有遇到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解答。等到下周一的时候,再以学习问题为主,采用相同的模式处理。这种主题活动组织方式可以让每名学生有机会阐述,也让他们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差异化的文化氛围能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班级物质文化氛围营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班级布置的想法,由全班学生共同完成班级的布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意见收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某些提议给出建议,而不是主导班级布置活动。在这种师生合作的模式中,学生很快完成了班级布置:在图书角,学生们都从家中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图书,充实了图书角的书架;在班级四周的墙壁上,学生贴上了自己喜爱的名家画作,也有的学生带来了自己的美术作品;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画上了图画,添加上了文章。可以说,班级的每个角落都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们能够找到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