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引来生活资源活水 打造灵动语文课堂 依据智障生特点实施体育教学 图片新闻 加强数学作业设计 促进学习能力提高 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四法 炖出味 品出韵 扎根乡土实现“红色育人”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炖出味 品出韵

——我的鲁迅作品教学实践

□ 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杨久英

鲁迅是一位大义凛然的勇者,更是一位深邃广博的智者。他提一盏灯在深夜启程,越是黑暗,越追逐希望的早晨。在那个乌烟瘴气的时代,他用自己闪光的思想与遒劲的笔力在苍茫的夜色里划出一道夺目的光芒。作为传递他的思想、咀嚼他的文笔的一名教师,我体会颇深。我认为,对于他的作品,我们在教学时要牢牢把握这样一条:炖出味,品出韵。

所谓“炖出味,品出韵”,就是教师在教鲁迅的文章时要反复吟咏,并在此基础上咬文嚼字,读出文章的意蕴,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参透文章的神韵。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用白话写作的勇立潮头者,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鲁迅的文章语言与典型的白话文还是有些差异的。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当然,学生读起来可能有些生涩。所以,在教他的文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流畅地读出来,并且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异体字,并且深入领悟鲁迅作品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长此以往,学生再次邂逅鲁迅文章的时候就能驾轻就熟了。

其次,要让学生把握鲁迅作品那力透纸背的语言功底。在鲁迅的文章里,我们总能找出大量的让我们玩味不已的词句来。比如,《故乡》中写宏儿从屋里出来,用了“飞”字,杨二嫂将“我”母亲的手套一“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百草园野草的“似乎”和“确凿”,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并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作者感情的体会就能迎刃而解。

再次,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点睛之笔,从中获取对主旨的领悟,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来。比如,对《社戏》中“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只要学生能理解它的深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就能洞若观火。老师在教学中最好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现身说法。我是结合去北京旅游的经历来解读的,由于对北京的神往,再加上旅途的劳顿,所以夜间在途中车上吃煎饼的香甜感受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我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煎饼了!”由于这次体验的分享,学生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各抒己见,将对文章的体悟深入浅出、准确无误地表达了出来。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其实,鲁迅的文章看起来平淡无奇,如果下“锅”一“炖”,就会发觉他永远在意味深长的表达中让我们获得“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炖书,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参透文章的精神。对鲁迅这样一位令人仰之弥高的大文豪,只有精心“炖读”他的作品,方能享受他的精彩,领受他的精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