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均衡发展 我省方言吟诵普查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图片新闻 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告读者 平等对话 幸福成长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决策与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均衡发展

□ 潍坊高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杜全平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必须理清思路、花大力气,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习总书记的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进一步澄清了对德育工作认识的偏差。

我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将其全面落到实处;从小的方面讲,就是要立足潍坊高新区建设“国际化现代教育名区”的实际,牢固树立“四个第一”理念,为教育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生态,全力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名区,努力实现区域教育高质、均衡发展,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牢固树立“教育是第一环境”的理念。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教育事业就是“第一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教育容纳能力和水平是前提。潍坊高新区是全国总排名第22位、地级市排名第二位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坚持前瞻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范儿”的百年学校群,不断提升全区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努力把高新区的每所学校都打造成响当当的名校、名园,确保全区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读名校、入名园,增强群众的实际获得感、幸福感,让优质学校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2018年,我们完成投资13亿元,启动14所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万个。

其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牢固树立“教学是第一任务”的理念。当前,教育领域的竞争已经从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的比拼,逐渐转向内涵品质、办学特色的较量,核心就是看教育教学质量。按照习总书记讲话要求,我们将继续咬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放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突出特色教学、塑造教育品牌上下功夫,在构建智慧课堂、强化个性培养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学品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下功夫,确保学校所需经费一律保障,教学所需仪器一律配足,教师所需设备一律配齐,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生动局面,全力打造教育与信息化融合的样板区、示范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优秀人才,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再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继续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加强与“双一流”高校对接,面向全国大力引进经验丰富、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充分发挥人才的磁铁作用。进一步创新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针对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开展好“订单式”精准培训,为教师职业化成长铺平道路、搭建平台,争取新学年让一线教师都能出去轮训一次。在今年发放900万元优秀教师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让潜心教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教师受到表彰、拿到奖励、得到实惠,让教师这个职业更有尊严、更有地位。

最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牢固树立“学校是第一课堂”的理念。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教育家长、引导社会的阵地。诚如习总书记所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只有学校建设好了,才能充分发挥对家长的教育作用和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合力。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高精准教育服务机制,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更好地实现教育服务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使教育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更高、更好。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校社互动,动员和凝聚全区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努力构建“大教育”格局,筑牢立德树人的舆论阵地,齐心协力推动全区教育跨越发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期待。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