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移情”效应 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山里娃学戏曲 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探究能力 阅读引发的蝴蝶效应 惩罚应“让爱做主” 加强作文教学 培养感受能力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一得录】

加强作文教学 培养感受能力

□ 林美琰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这里的“所感”指的就是感受。感受不等于观察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受要比写出“观察的结果”难得多。因此,重视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首要手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很多学生往往感到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不关心生活,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漠然处之。二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思考,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强。因而,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把学生引入生活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感受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开学之初,我给学生布置了不限定题目、不限定文体的开放性作文,要求每个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经过一周的观察和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所关注的生活写得生动活泼,从而跳出了千篇一律的窠臼。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关键。作文“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创新”等特点,都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独立思考。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籍、报刊中汲取营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生活。

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没有广阔而灵活的思路,是难以达到独立思考的境界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学生感受能力,一方面应体现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感觉和深刻体验上,另一方面应体现在学生的突发奇想甚至异想天开上。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观察了星空以后,看到老师的几缕银发、神采奕奕的脸庞和额头上渗出的汗珠,不禁想道:“老师就像一颗时时刻刻都在发光发热的恒星。”从这独特的感受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思维品质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这里既涉及认识,也涉及情感。倘若学生没有对老师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对老师人格的崇敬之情,就不可能把老师和恒星联系起来。

作文教学的多元化,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能力,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往的“庄严”,把写作变为日常生活所需,多给予学生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去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集思广益,运用想象、联想等手段,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如由痛苦想到快乐,由真善美想到假恶丑,由蚂蚁搬家想到愚公移山,等等,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敏,心胸变得开阔,使他们对世界充满探究的欲望,不会轻易放过眼前飞过的一只飞蛾,更不会面对各种新鲜刺激而无动于衷。

(作者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