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以文化人 以德润心 初中数学教学应“动静相宜” 体验式学习 掬游戏课程之水 润幼儿发展之花 家园合力 共助成长 沙漠掘甘泉 精心育弱花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课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应“动静相宜”

□ 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 崔少敏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中学生由于逻辑思维相对缺乏、社会阅历较少,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挑战。在笔者看来,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必须让课堂动静相宜,既能为学生创设安静的环境,供其静心思考,又要加强教学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情境中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创设情境,让学生安静思考。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应用性较突出,单凭教师耳提面命式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还需要学生们静下心来思考、吸收学过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面对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精练地讲解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提示、指点下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应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讲授,也应注意适时“留白”,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更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双向交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致力于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双向交流,建设动态课堂。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建议;或是开展充满欢乐的数学游戏,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在玩乐中学习;或是组织学生结对、小组进行做题比赛,让学生在同伴的竞争压力下端正学习态度,力争上游。这些动态十足的教学措施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享受知识的氛围中挖掘潜力、开动脑筋,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们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张弛有度,合理调节。如果整节课都是严肃、死气沉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很大打击,甚至会丧失原本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如果一堂课太过活跃,总是充满激烈的竞争,学生们目不暇接,来不及对知识进行整合、理解、消化,教学效果也只能是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般始终流于表面,难以深化。只有动静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把握其中的“度”,在遵循大致的教学结构框架基础上,适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安排其进行静态思考、动态互动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独自思考和合作学习,动静结合。不能动得流于形式,没有教学效果;也不能静得过于死板,失去教学激情,而要适时、有度,实现“动静相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