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 共助成长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只有密切家园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潍坊高新区欣诚幼儿园借助家长会为家长支招,家园合力助力幼儿成长。
教师支招,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担心他们在幼儿园的饮食起居。小班教师应通过家长会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巨大潜力。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幼儿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安全感,因此,教师应提醒家长回家后和孩子多讨论有趣的幼儿园生活,多肯定孩子在幼儿园的积极表现。本次家长会既减轻了小班幼儿家长的心理负担,也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方法。
智慧引领,《发展指南》伴成长。经过1年的成长,中班幼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因此,中班教师应以家长会为契机,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进步与成长。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理念参差不齐的情况,中班教师应与家长深入剖析中班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如认知发展、习惯养成等。同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家长介绍中班幼儿应该学什么和如何学。本次家长会使家长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重要作用,明晰了科学育儿的基本方法。
科学理念,助推幼儿幼小衔接。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为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这是儿童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其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
幼儿园本身就有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的功能,小学也有创造积极氛围、改进课程与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责任。入学成熟水平决定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情况,入学成熟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可能导致“学力不济型”学业不良。因此,大班阶段的幼小衔接不应是学拼音、学写字、学算数,而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以提高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为准则进行各项游戏活动。只要幼儿园教师积极鼓励,小学教师笑脸相迎,家长真心陪伴,儿童就能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另外,家长会的科学指导和系统引领,能拉近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密切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