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享成长之美
我听过薛瑞萍老师的讲座。近日读薛老师的班级日志,熟悉的场景在文字里相遇,不禁会心一笑,故友般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讲台上倾情投入,文字里平和蔼然,薛老师如一股甘泉,滋润着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
一、心平气和,教师的“静”是需要修炼的
薛老师所著书的书名为“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在和学生、家长的日常相处中,薛老师的“心平气和”无处不在。其实,即便是薛老师也会“课堂上声音大了,呵斥次数多了”,还会对不听讲的学生“拧嘴”,所以,薛老师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要微笑,要温和”。薛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平和是需要修炼,也是可以修炼的。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班的小博很聪明,理解能力很强。有一次,他的阶段测验成绩很差,加上考前我就发现他上课常走神,于是趁发试卷时把他叫过来狠狠地数落了一顿。回座位时,他故意把桌椅碰出很大声响,在之后的课堂上更加心不在焉,看我的眼神也带着情绪。我立马明白了问题所在。于是,我利用他交改错本的机会,很诚恳地告诉他,其实他在学习方面很有优势,只要保持上课的专注,相信他会有特别好的发展。这样心平气和的交流让小博立马有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他不再东张西望。他积极主动学习的样子可爱极了,投向我的眼神也带着笑意。
薛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修炼平和的要诀,那就是多读书,不间断地读书,并“用文字做心理调节”。说到读写,可能有的教师会说,平时工作那么烦琐细碎,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哪有时间来阅读写作?“叙事教育”的倡导者王维审告诉我们:越忙越要读书,因为不读书,你永远不知道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你面临的问题。是的,越忙越要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供给自己的成长之树;越烦越要写作,因为文字会抚慰你疲惫的心灵,给你一个和心灵对话的机会;越有问题越要读写,因为读写会让你冷静思考,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读写不仅会改变你的想法,也会剔除你的懒惰和畏难情绪,改变教育行走和生命行走的姿态。唯有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发现教育的心灵密码。
二、定能生慧,学生的“静”是需要培养的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做薛老师的学生何其幸运,因为她会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成长心智的“静”。音乐声里,他们修养身心;轻言细语里,他们培养静气;静寂游戏里,他们涵养品性;静心阅读里,他们播下行走的力量。
前段时间,李健作为《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评委火了。他拥有高颜值、高学历、高情商,又幽默,一时间几乎成为全民男神。然而,他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标签,而是骨子里的沉静和执着。2001年,李健和校友以“水木年华”组合形式踏上音乐之路,唱片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无数鲜花和掌声。就在这个组合大热的时候,李健却选择了离开,然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等于消沉,在静寂的时光里默默地积蓄沉淀,才有了李健点评时成语典故的信手拈来、谈笑风生里的出口成章,才使其有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一份静气书写了李健的“传奇”人生。
教师们在教学中会发现一个规律,叽叽喳喳的学生适合讲公开课、优质课,而提高班级成绩往往需要“沉默是金”的学生,于是不由得感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不是偶然现象,恰恰说明,有定力能静心的,在学习上更能够沉潜下去,更能捕捉教师课堂上的火花。教师应明白“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道理,然后在课堂中进行“静悄悄的革命”,让学生都能在“静”中养心、“静”中向远。
三、请跟我来,家长的“静”是需要引导的
教育中,教师常抱怨家长:自己孩子的学习都不重视,教师能奈他何?家长也在抱怨:把孩子交到了学校,难道不该由教师来管其学习吗?为什么还要家长来管束?相看两厌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成了难题。薛老师说:“教育没有普遍适用的所谓规律,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远是这个教师——这个班级——这个孩子——这群家长的一对一。”于是就有了薛老师每周给家长的一封书信——《请跟我来》。
薛老师诚恳地告诉家长“孩子需要家长扶持”,建议家长“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声地对孩子讲话”,告诫家长“做和不做,怎会一样”。其实,大多数家长不是不想配合学校教育,只是不知道如何跟上节拍。薛老师在每封信里都会给家长提出具体建议,比如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具和课外书等,需要关注孩子具体的学习任务,如何培养孩子的读写兴趣等。这样的小建议让家长能够第一时间明白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了,家长微信群、短信平台应运而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便捷,但总感觉碎片化的交流带有更多的指令性和目的性,缺少温情和暖意。每周一封书信,用文字架一座心桥,薛老师付出的精力和体力可想而知。而这样饱含理念、引导和孩子优异表现的书信,家长可以在展读中看到教师的真情实意,感受到其良苦用心。我们不必苛求家校交流的形式,但温暖的情谊永远不过时。为共享教育的美好,我们要像薛老师一样,往前走一步。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诗里简单而美好的陪伴,也包含“慢慢来,等你成长”的心语。而教育同样“是一件缓慢而美丽的事业”,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多一点平心静气,多一点陪伴扶持,多一点慢慢来的等待,每个孩子都会拥有远飞的翅膀。
静心成长,美的何止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