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融入活动中
——记禹城市齐鲁中学校长李长海
禹城市齐鲁中学校长李长海重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主张把育人工作融入学校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积极营造环境,充分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升自己。
树立可感可知的榜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如何让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李长海认为,榜样的引领至关重要。这个榜样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鲜活的,是可感可知的。
程忠忠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队员,曾圆满完成各类仪仗司礼任务147次。这位国旗班的老兵,如今是学生心中追慕的明星。作为学校国旗仪仗队的辅导员,他为学生讲解《国旗法》、先烈英模事迹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情况,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升旗仪式是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仪式教育活动,威武雄壮的仪仗队、振奋人心的国歌声、动人心弦的国旗下讲话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树立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学校每月评选100名“雷锋好少年”,并予以表彰。这些“好少年”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学生看齐的标兵。一名学生与同学骑车途经菜市场时,捡到一个拉链开着的钱包,里面装着一张银行卡、一把钥匙和两张借据。他们将这个钱包交到民警手中,民警很快联系到了失主。学校对他们进行隆重表彰,在全体学生中传递如何坚守高尚道德的正能量。
现在,百名“雷锋好少年”月月评,齐鲁中学校园里尽是“小雷锋”。
让环境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在李长海看来,“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句话,用在学校育人环境上很贴切。
为增强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学校专门建设了“诗词闯关文化墙”,墙面以长城9个著名的关口命名,并配以长城实景图片,共展示传统诗词、经典古文200余篇。学生从第一关开始挑战,最终9关全通过者可以获得“诗词大王”的称号。这面墙在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潜移默化地提高着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学校创办了“齐鲁中学校园邮局”,邮局由学生自主运营,并在邮政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收发同学们的书信。“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开展了‘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活动,并鼓励学生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朋友写信。不少家长收到了孩子的第一封信,了解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感慨不已。”李长海说,“写信的过程是情感的倾诉,等待的过程是心性的磨炼。”
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
李长海主张,多让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活动中展现他们的能力。
新生入学、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凡是学生能够承担的工作,学校都交给学生会安排。学生们也不负众望,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常纪律管理、楼道值勤、餐厅值勤、道路值勤等,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负责。当然,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有时候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李长海时时提醒指导教师要“等待学生”,因为学生正是在跌倒后又爬起来的过程中成长的。
静待花开,给学生带来了参与的信心与热情。读书节是学校每年都举办的节日。在去年的读书节“图书大集”上,学生们变着花样推销自己的图书,并把所得款项捐出,现场募集善款1万余元。学校决定用这笔善款的一部分慰问颐养院的老人;用另一部分钱购买1000册图书,作为2019年“世界读书日”的礼物,赠送给学校的联谊校——新疆三坪农场学校的学生。
“把育人放在活动中,给了学生自由绽放的空间和自由奔跑的力量,让校园里充满了歌声、笑声和灵动的舞姿,还有了深邃的思考和五彩的梦想。”说这话时,李长海坚定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