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引领的黄金圈教学思路
黄金圈策略告诉我们,不论认识事物还是做事情,都可以从3个维度进行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维力、理解力这一核心目标。
“是什么”关乎事实,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知识;“怎么做”关乎方法,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则关乎本质。在知道“是什么”、懂得“怎么做”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决定着是否贴近了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因为,事实和方法是显在的,代表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而本质是内隐的,指向需要达成的目标,将引领过程,决定结果。所以,与教学“是什么”的基础知识、掌握“怎么做”的基本技能相比,学习“为什么”更加重要。弄明白“为什么”,结合“为什么”来理解“是什么”、思考“怎么做”,以“为什么”来引领探究活动,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教学思路。
另外,在使用黄金圈策略分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基本概念来准确定位“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为什么”“怎么做”。这是因为,抓住基本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比如,在教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要抓住“为什么退位”来理解“怎样退位”,通过“怎样退位”来加深理解“什么是退位”。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本质就是“退位”。为让学生理解“退位”,教师要从减法的本质入手,根据减法是“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可以得知减法的本质是“减去”。考虑到一年级学生需要用小棒辅助学习,就将抽象、符号化的“减去”换成操作、形象化的“拿走”。这样,就得到了两个基本概念:“退位”“拿走”。根据基本概念可以得到两个基本问题:怎样拿走?怎样退位?
用这两个基本问题可以引领下面的探究活动。进入探究时,可以出示10-9、15-5两个减法计算题,引导学生认识10减9就是从10里拿走9、15-5就是从15里拿走5……任意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就是从这个数里拿走第二个数。探究计算例题15-9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计算15-9就是从15里拿走9,再用问题“你应该怎样拿”来引导探究活动。当学生用小棒辅助完成探究任务,用实物投影演示连减法、破十法的操作过程时,教师要适时插进点拨、板书。比如,当学生演示连减法,演示到先从十位上拿走5时,教师要问“15-9,要拿走的是9,为什么拿走5”,引导学生注意“因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小,不够拿的,所以可以先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全部拿走,这样会在减数中余下一个数”,然后把这个过程板书为“9可以分成5和4,15-5=10”,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被减数的个位是几,就把减数分出几来;当学生演示到从十位上的1捆小棒中拿走4时,老师要问“这捆小棒在十位上,表示什么”“为什么要拿到个位上用”“拿到个位上当几用”,引导学生注意“因为被减数的个位已经拿完了,还没拿够,所以要再从十位上拿,十位上的一捆小棒必须拿到个位上用”,并告诉学生“这样,十位上的1就退到了个位,这个过程叫作退位”。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退位”“什么是退位”。教师再把这个过程板书为“10-4=6”。接着,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计算方法的特点:先减5,再减4,连续减了2次,所以叫连减法。当学生演示完、教师点拨完后,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再用小棒操作一遍连减法。最后,教师用课件演示总结。
这样,抓住了基本概念,提出了基本问题,就能准确地把握“是什么”,再用“为什么”“怎么做”来引领探究活动,就能有效地理解知识的本质,达成课程目标,提升学科素养。
青岛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认识钟表》。教师根据“钟表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工具”这个定义,结合一年级教学以指示时间的学习为主,确定基本概念是“指示时间”,基本问题是“钟表怎样指示时间”,进入探究后用“人们为什么要知道时间、怎样知道时间”来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作用。让学生猜一猜“为了指示时间,钟面上需要有什么”,以此引导他们认识钟面,使他们认识到数字、刻度、时针与分针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指示时间的需要,为他们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形式”存在的必要性积累了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顺时针转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人们排列顺序、读数、计时一般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所以钟表的指针也是从小数到大数转动的,使他们知道知识产生于生活、符合生活实际。认识完钟面,再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时间”来引出“整时”“半时”的知识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整时”“半时”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整时的分针指在12上”“半时的分针指在6上”,可以让学生拨几个整时,观察时针每转过1个小时、分针正好转完一圈,所以整时时,分针一定会转回到12上;一圈有12个数字,分针从12开始转,转半圈就是半时,必然会转到6上。认识几时刚过、快几时,要联系时针、分针按顺时针转动的特点。这样,以“怎样指示时间”来引领学习,学生会觉得所有知识都自然而然、只能这样、必须这样。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来看,与“认识钟表”有关的是“改变”“度量”。时间在不断前进,给世界带来了各种变化。不断流动的时间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一年级学生虽然小,也可以从“时间”的视角来认识世界。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带领学生了解钟表的历史,关心时间与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想象未来人们与时间的关系,设计未来计量时间的工具,等等。这时,就用到了“会怎样”的思路。“会怎样”是关乎创造的,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