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落实立德树人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仲红波
在2月14日召开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在近期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对做好2019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十个聚焦”的要求。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抓好落实,确保“聚焦”工作高质量完成?就此,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专访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仲红波。
记者:请问“十个聚焦”中,涉及基础教育的工作有哪些?
仲红波:邓云锋厅长提出的“十个聚焦”,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行动纲领。其明确了2019年教育工作重点攻坚的方向,瞄准了2019年教育工作深度聚焦的靶心,设计了2019年教育工作奋进突围的路径,提出了2019年教育工作狠抓落实的要求。
“十个聚焦”涉及基础教育工作的有6个,其中“聚焦立德树人”“聚焦群众关切”两个方面主要对基础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聚焦立德树人”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方向性的关键问题。“聚焦群众关切”强调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性要求,靶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堵点问题攻坚克难、精准施策,这是目标性的关键问题。
记者: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尤为关键。那么,在“聚焦立德树人”方面,我省目前还存在哪些难点和问题?又该如何破题?
仲红波: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偏离立德树人的问题还比较多。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地区教育政绩观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成才观和育儿观存在偏差。这两个方面作用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4个群体,具体表现为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美劳育,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没有完全依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治学;家长盲目攀比,重视升学和成绩,忽视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去年底以来,我们启动了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十大行动计划”,其中第一个计划就是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4个层面,广泛开展教育理念大讨论。通过系统学习、集中调研、集中讨论、集中反思、集中查摆、集中改进,统一思想、发现问题、正本清源、回归初心,在全社会围绕“好教育”“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深入讨论、统一认识,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形成发展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在深化德育改革上下苦功夫,深入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全员、全域、全课、全程”育人,健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中小学(幼儿园)德育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推进德育、课程融合一体实施。注重劳动和实践教育,主题化系列化设计开展德育活动,着力推动校外实践教育和研学旅行,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争当文化传承教育的排头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海洋文化教育工程”,打造齐鲁特色文化教育高地。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深化评价指挥棒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监督指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的根本标准,严禁违规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和“状元”行为。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根本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着力点,完善中考、高中学考政策。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强化基础管理。坚持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向违规办学说“不”,制定中小学办学“十不准、十必须、十公开”意见,明确底线要求,广泛接受监督。重点整治课程开设不齐不足,节假日统一组织补课,作业多、作业重,非“零起点”教学、超纲教学、超前教学,义务教育非面试招收学生等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我们要加强家校共育。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加强家校沟通合作。深入实施“乡村学校家校共育万名种子教师培育工程”,将乡村中小学校家校共育建设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支点和突破点,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
记者:“城镇挤”“乡村弱”“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在我省基础教育领域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有什么打算?如何回应群众关切?
仲红波:是的。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都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促进教育公平高质发展列入重大课题与政治任务。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更对做好当前的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与期望。确保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自我加压,砥砺前行。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及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围绕“城镇挤”“乡村弱”“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相继实施了解决大班额问题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距离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所以,邓厅长提出“聚焦群众关切,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关于“城镇挤”的问题。自2015年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工程以来,全省投入1500亿元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600多所,新增中小学学位290多万个,基本消除超大班额。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不足,大班额教学班仍有3万个左右。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落地,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化解仍然是存量与增量压力并存。我们将持续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工程,2019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60所,新增学位27万个。将采取公开公示、挂牌督办、监督考核等措施,推动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四同步”规划建设,健全和完善大班额化解和防控长效机制。
关于“乡村弱”的问题。“全面改薄”实施4年多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17.47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380.08万平方米,完成设备购置88.16亿元,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乡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冬季取暖、寄宿条件、食堂条件、校园环境仍然存在问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仍然需要提升。我们将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巩固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成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予以奖补扶持,每年确定一批乡村学校需重点解决、改善的薄弱环节,以项目化实施改善提升。深化乡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指导乡村学校开发建设田园课程,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田园化、生态化;全面展开“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乡村教育发展机制建设,完善乡镇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于“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前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18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了第三期行动计划。当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02所,新增幼儿学位50.1万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仍然突出。2019年,我们将致力于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健全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继续实施资源建设、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无证幼儿园整治等重点工程,争取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0所,新增幼儿学位50万个。
关于特殊群体教育保障的问题。我们将定期开展排查,全面掌握残疾儿童、特殊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底数,依托中小学学籍系统建立未入学适龄儿童管理模块,实行“一人一策,销号管理”,对失学辍学高发县进行重点跟踪监控,指导制定控辍保学具体措施,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加强特困家庭儿童教育保障,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关于“三点半看管难”的问题。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日放学后的接送难、看管难问题一直为群众关注。2017年,省教育厅印发了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系列创新探索,先后呈现了济南、威海、潍坊、青岛等市的财政支持模式,淄博、烟台、日照等市家委会组织、学校支持的协议模式,德州市的社区(村居)组织模式,但是课后服务工作仍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今年2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研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等工作时,确定将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师资力量等实际困难问题,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我们将制定出台进一步实施意见,强化督促指导,制定质量规范,力争小学阶段课后服务全面展开,解决群众关切的这一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