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引情境之“花”诱思维之“果” 请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让我们来倡议“文明祭扫” 好教师应是引路人 “我不想要小粘贴”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教改前沿】

引情境之“花”诱思维之“果”

□ 王静

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及时开启学生的思维宝库,迅速点燃其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旺盛的求知欲,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创设新旧知识矛盾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制造矛盾”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思考,逐步把他们引入佳境。例如,在教《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课前,我先组织学生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及其算理》,强调两个数的公倍数里应包含这两个数的所有质因数,只有去掉两个数中重复的公有质因数,再把它们连乘起来,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在引入新课时,我有意设置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具体步骤是:先让学生试算“求6、8和20的最小公倍数”。结果,大部分学生因受旧知识的影响,只用公约数2去除3个数,因而求出的最小公倍数为2×3×4×10=240。接着,我要求学生用列举法,从小到大顺次写出3个数的几个倍数来验证。学生惊奇地看到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应是120,而不是240,从而产生疑问。利用“矛盾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后,他们总结出求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用“反诘叩竭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正反两叩(问)”,从正反两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开阔学生的思路。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就采用“反诘叩竭法”,以学生之矛攻学生之盾。最后,学生竭尽所能,获得新知。

先诱发旧知。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36”,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再把这个数换成9748536,再问:“这个新的数能被3整除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因受旧经验的影响,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这样就把学生易犯的错误诱发出来了。

再反叩追问。接着,我写出一些个位上是3、6、9的数,如13、39、176、393、7506、1109等。通过口算,学生发现有的数能被3整除。这使学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紧接着,我又出示15、22、104、137、618、400、1551等数,让学生算一算,并看一看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3的倍数。学生又发现,个位上是0、1、2、4、5、7、8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时,我马上追问:“单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准确判断这个数被3整除?”这样正反两叩,使学生认识到用老办法不行了,追求新知识的愿望勃然而起。

最后获取新知。让学生观察并议论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如147、471、741、1539、5391、3519等,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比由别人或教师纠正,直接说出正确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可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使课堂上形成积极思考、探讨的热烈气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课堂活起来。新的课堂理念不再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数学。

(作者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一中学小学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