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莫以成人思维判断儿童性格 高铁“霸座”“霸”出了什么 劳动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别让热心陪修得不偿失 发烧的不仅是孩子 慢中求 韧中修 缓中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诗 融入,课堂才有生命力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新闻热评】

高铁“霸座”“霸”出了什么

□ 邱劲芳

前段时间,一名乘客在高铁上耍无赖“霸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当事人也因此受到了“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的惩罚,但事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良好的家教是子女成人成才的基础。大家都熟悉“郑板桥教子”的故事。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52岁时喜得一子,非常疼爱,但并不溺爱。为把儿子培养成有用之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式。除了亲自教儿子读书,让儿子做一些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之外,他对儿子品行的要求尤其严格。他在外地做官时,儿子留在乡下老家。由于担心儿子被娇惯变坏,他便经常写信回家,叮嘱家人教育儿子要平等地对待佣人的孩子。正是因为他的正确引导,儿子养成了平等待人的好品德。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一向清贫的郑板桥家里也没有多少存粮。一天,儿子哭着说“肚子饿”,妈妈便给了他一个窝头。当儿子高兴地吃着窝头时,看到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眼馋地看着他,便立即将手中的窝头分了一半给小女孩。试想:这样的家庭教育,怎么会教不出道德高尚的子女呢?

反观现在很多人的家教,除了把眼睛盯在各种培训班上,以期提分、升学外,有几个能把重心放在道德培养上?正是这种狭隘的功利性家教,才使得孩子放纵任性、素质低下。高铁“霸座男”的行为以及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二,形式主义的学校德育要不得。不可否认,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种德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些热热闹闹的德育活动有没有取得实效?取得了哪些实效?是否流于形式?作为滕州市界河镇东曹小学的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试想:如果德育工作确有实效的话,这个从小学读到博士的“霸座男”难道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吗?

其三,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够。《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对于在列车内扰乱公共秩序的人可以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比如责令其下车等。”而在该事件中,作为在列车上执行公务的人员,乘警有权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采取合理处置措施或对当事人当场进行处罚。但是,乘警没有这样做。结果,不但纵容了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也弱化了其执法形象。

可见, 高铁“霸座男”引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要求我们既重视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又重视法治建设,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起道德素质与法治教育的大平台,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水平。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不讲诚信者、违反法律法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助力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