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莫以成人思维判断儿童性格 高铁“霸座”“霸”出了什么 劳动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别让热心陪修得不偿失 发烧的不仅是孩子 慢中求 韧中修 缓中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诗 融入,课堂才有生命力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劳动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 郑梅 张学炬

小学生不会剥熟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服务员来宿舍搞卫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关紧要。《半月谈》记者前不久走访多所大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很少开展活动,形同虚设。受访教师表示,当前“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青少年大都缺乏劳动观念,不仅不热爱劳动,反而鄙视劳动,更缺乏主动劳动的习惯和意识。此文一经发表便引发人们的深思。劳动真的无关紧要吗?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生活就是由一项项具体劳动组成的,“无劳动,不生活”。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基本的动力,也是人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如新闻所示,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劳动技能都不会,以后如何生活?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

劳动能力不会自动生成,需要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练就。很多人认为,劳动就是干活,多干点儿、少干点儿没什么。尤其是时下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以后长大了有时间再干也不迟,因此,不愿让他们干,不想让他们干。不少家长宁愿自己多干点儿,也不舍得让孩子干,并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疼孩子、爱孩子。事实果真如此吗?热爱劳动的态度和观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协作的意识等美好品质,都是在长期的劳动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无法一蹴而就。从更大、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任何工作都是劳动,只不过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扫地、做饭、洗衣服等都不会干、不愿干,以后又如何承担起责任更大、难度更大的劳动?任何能力都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劳动也不例外。

劳动能力也需要指导。不管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交给学生一些活儿去干。可不要小看抹桌子、洗碗、洗衣服、外出购物、打扫卫生等一些小活儿,这里面也有很多技巧和策略。就拿洗衣服来说吧,它也有一些学问。例如,外衣和内衣不能放在一块儿洗,不同材质的衣服浸泡的时间不同,以及怎样科学晾晒,等等。每一种劳动都要求细心、耐心,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磨炼。而且,劳动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他们在求学期间接触的劳动实践机会本来就不多,如果家长越俎代庖,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这并非危言耸听。真有大学生尽管考上了心仪的名牌大学,但是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退学。

劳动的机会需要创设。父母在家里不妨变得“懒”一些,让孩子给自己倒一杯水、捶捶背、递递物、读读报等,做一些琐碎的活儿。这样做,既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加一些公益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公德意识、家国情怀,一举两得。

总之,不管家庭还是学校,都要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劳动设计,让孩子崇尚劳动,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