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因阅读而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在当今“大语文教学观”的指引下,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文本中的学习内容及思想内涵,更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课外有益书籍,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主要从识字、断句以及文字理解开始,然后一步步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随着语文学习进入写作阶段,小学生对基础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掌握,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阅读素养的培养,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力求最大限度完成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引导性教学。学生如果进行了丰富的课外阅读,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慢慢地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文章的写作,而且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不会显得特别空洞。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性教学中,通过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特定情景与人物的思想变化更好地理解文章,完成对阅读整体内容的掌握与记忆。另外,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与判断能力,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曾说:“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我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可以陶冶其情操,提升其素养和修养,开阔其视野,使其健全心理品质。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事情,让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方式,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小学生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就可以了解到生存的困难,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和行为能力。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困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发现自己相较于他人优越的生活环境,并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反省,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