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知行合一”之我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可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固本工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呢?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借助网络资源,经过多次梳理和研究,提出了“双轨并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所谓“双轨并行”,是指“博学厚积”“雅行养正”两条主线。“博学厚积”即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在吸纳,主要通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实践丰盈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让学生在博“知”中感悟内化并导“行”。“雅行养正”主要以活动为输出平台,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活力,让学生在“行”中升华“知”,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最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国学经典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精选传统文化精粹,如《弟子规》《论语》《声律启蒙》及唐诗宋词等,进行筛选、整合、编排,丰富经典诵读内容,也让诵读内容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序。在经典进课堂中,学校积极查找资料、观摩研讨、反思提升、实践实施,形成了传统文化课堂五步教学模式,即“点拨—诵读—启发—记忆—践行”,提高了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效果。在经典诵读中,还灵活采用分组诵读式、简单唱和式、诠释唱和式、咏诵式、表演式、听读式等方式,通过故事引导、意境陶醉、成功感应、变式诵读等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做到“恭、背、习、悟、行”,增强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能力。
拓展课程。学校依托音体美学科开发了多项校园传统文化拓展课程,如戏曲、古筝、二胡、书法、国画、象棋、剪纸、武术、楹联等,培养学生的特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设置,改进课程评价,为学生提供能促进发展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课,自由组班,人尽其乐,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雅行德育课程。该课程是以“孝雅、善雅、礼雅、信雅、爱雅”为教育目标编写的。5个年级呈梯级化螺旋上升,同时整合了语文、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点,渗透红色传统教育、楹联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实施德育。实施环节包括“经典回放―故事乐园―美德感悟―思考与行动―成长阶梯—歌曲吟唱”,并坚持开展“日行一孝”“漂流日记”“善心日记”等多种活动,培育学生的博爱之心、感恩之心、诚信之心。家长普遍反映学生越来越懂事、孝顺,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举止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走进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学校自
2017年10月开展了“动感中队”研学旅行课程,运用研学课程的 “研究性”和“体验性”,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研学课程采用“三阶段”“四环节”实施,“三阶段”指课前、课中、课后,“四环节”指选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校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研学资源,如乳山吕剧、乳山手编、喜饼、大秧歌等,并结合班级特色,由中队辅导员及家长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使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上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和前提,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校开发了整体性、系列性的特色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探究传承传统节日习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清明节千人共诵诗词祭英烈、端午节做香囊、去敬老院包粽子等。在一年一度的校园传统文化节上,全校师生及家长们诵经典、奏经典、唱经典、舞经典,将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学校还结合传统文化教学进程,成功举办了“楹联文化节”“诗词大会”。
思路一转天地宽。“双轨并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体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学生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行明显提升,变得博学多才、文雅知礼、善良聪慧、自信乐观,诵读水平、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