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把中小学招生服务工作做到家长心坎上 学导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片新闻 师生谈心的技巧和方法 立足生活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落地”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知行合一”之我见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课改实践】

立足生活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落地”

□ 潍坊市坊子区教体局 于英

研究型人才是当今与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突出实践性、开放性、主动性和过程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策划、执行及进行自我评估,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在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以及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研究的问题往往会突破单科知识的局限,关注社会现实,趋向于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专业知识上,教师已失去传统教育教学中绝对“主角”优势。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教育。

研究性学习大致分为开题、实施、结题3个阶段。选题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选题虽然提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但所选的课题应新颖有价值,且不能脱离实际。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及理论论证。

课题的实施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访谈调查、收集资料、做好记录、整理资料。这个阶段要关注实施的过程与细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中,要让每名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环节: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每个细节。鼓励学生对课题先提出问题,根据观察和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猜测,然后制定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之后收集整理信息材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最后进行全组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挑选出学生普遍感兴趣或小组感兴趣、能够完成、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尽量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指导越位,就会大包大揽,使学生的研究带有明显的教师痕迹,这一点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要求。在研究性学习取得一定成效、得到肯定之后,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进行实践与交流,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做好记录,并查找相关资料,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论证,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协作意识。学生在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并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长或小组其他成员在全班阐述本组探索的结果或结论,同时分享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力量,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结题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调查整理的资料,发现问题,认清现象,进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针对现象,分析原因;针对结果,认真评价,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