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做深入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校长要为教师工作“瘦身” 从教师中汲取管理智慧 暖心 温馨 舒心 校长陪餐,不能局限于监管食品安全 创造人文生态化教育空间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做深入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刘建国 泰安第六中学校长

教育者要远离浮躁,静心思考和研究。只有深入思考,在研究中思考,才会真正把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也才会符合教育规律。

我经常听到领导这样讲:“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刚开始,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多少体会,因而没有太多思考,只是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后来,听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脑海里:教育规律到底是什么?我能不能用几句话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这一自问、反问,反而难住了我。脑海中好像有,但不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我问身边的人:“教育规律是什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懵懵懂懂、模模糊糊,似乎知道但又说不出来,有点云山雾罩的感觉。多次请教别人未果之后,我想:不如把这个问题抛给教师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发现。

教育规律是否就在身边?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遵循教育规律?为什么初二就要开展青春期教育呢?为什么要为14岁的学生举办“青春礼”仪式活动呢?教育规律是不是早就存在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而我们却熟视无睹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如《论语》《教育是什么》《陶行知教育名篇》《杜威与民主主义》《跟孔子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等。慢慢地,脑海中的东西逐渐呈现在眼前,我感到越来越清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循序渐进,切忌一口吃个大胖子”“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思考,我顿悟了:噢,原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做过的很多事情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只是原来怎么做的,现在还是那样做,根本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倘若思考了,便知道教育规律在哪里了。

教育规律有理论支撑吗?在已经知道的这些规律背后有没有科学依据、理论支撑呢?于是,我把理论揭示的道理与规律进行对照、比对,慢慢地发现,有些规律真的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例如,“温故知新”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特别匹配;“学而时习之”与过度学习理论特别吻合;“跳一跳摘桃子”又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同频共振之妙;“天生我材必有用”还与“多元智能理论”契合;“金字塔学习理论”则告诉我们,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学会了讲给别人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只有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学习才会持久深入。经过仔细思考、深入研究,我才发现,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科学理论的支撑。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怎样才能让教师们也行动起来,寻找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地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呢?首先,我把找出来的规律分成“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例如,“教育”的规律有“有教无类”“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关于“教学”的规律有“教学相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只要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我就给教师们讲述我的发现,同时要求每人贡献一条关于教育教学的规律。这样有引领,有要求,还有具体任务,一时间,办公室成为教师们议论教育教学规律的主阵地,寻找教育规律变成了教师们的自觉行动。由于大家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上,因此学校的教研氛围空前浓厚。

学科教学规律有哪些?在我做完以上工作后,就引导教师们寻找学科教学规律。我先以自己所教的化学学科为例。初中化学第一个分化点是化合价,第二个分化点是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三个分化点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找到这些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接下来就要思考解决的策略。怎样突破难点?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增加练习量,促使学生在练中学会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去讨论,发现错误思维方向,找准突破口,突破难点,最终真正学会。

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提升语文素养。简单概括为4个关键词:感知、领悟、积累、运用。这些规律对不对?还需要教师们思辨,在教学中寻找正确答案。

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有哪些呢?我引导教师们从数学思维入手,在总结归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提炼总结为“0”“1”“2”“3”“4”“多”,方便学生复习和掌握。“0”指算术类的解法,主要指负数、实数、代数的相关知识和运算;“1”指方程类的解法,主要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解方程的思路大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指函数,因为有两个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主要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的问题最终可以转化为算术类和方程类的问题去解决;“3”指三角形,“4”表示的是四边形。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核心知识,解决其他图形的问题大都可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多”用来表示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因为统计与概率是研究多个数据的。这样一梳理,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脉络就非常清晰了,便于学生们学习和掌握。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一年级到高三学生身心特点对照表》《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孩子心理全分析+教育方法》之类的文章。从上学开始,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以及易出现的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值得我们借鉴。另外,“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之类的俗语有没有道理呢?“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同时期学生的培养重点各有不同,教师不能错失良机。

规律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更蕴藏在教育教学中。按照规律办教育,关键在于要做一个有心的人,深入思考,不断地反思和研究。只要这样,就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规律,并遵循这种规律,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