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最好的语言
师者仁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更是一门教育艺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地爱着每名学生,用心感受学生们沐浴着师爱成长的喜悦。
一、关爱优等生,让优等生发挥辐射带头作用
优等生往往在班级中起着一呼百应的作用。平时,我注意做好优等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优等生在班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全面发展。有的优等生由于各方面得到的认可、重视和表彰较多,往往会有娇骄之气。所以,我也注意抑制优等生在学风班风建设中的负面效应,以便更好地开展班风建设。
班里有个女孩,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素质发展比较全面,成绩又非常优秀。教师们都非常喜欢她,爸爸妈妈视她为掌上明珠。这样优秀的学生,我一直都很器重她,凡事都让她管。可我渐渐地发现,她越来越骄傲了,看不起别人,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本学期开学后,班委重新竞选,她落选了,当场就哭了起来。竞选失败后,她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对别人表示不满,受挫能力极差。
面对这名学生的情况,我决定让她通过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一次语文课上,我安排了一次写作《我最喜欢的人》,学生们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同学身上的优点。讲评课上,我选出几篇优秀习作,通过大家的评析,让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课后,我又帮她分析了竞选班干部落选的原因:并不是她能力不够,而是她太骄傲了,把当班干部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是为班级服务,所以同学们才会不信任她。她听后红着脸轻轻地说:“我懂了……”在我们一次次谈心后,她变了,变得乐于与同学交流了,变得能虚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了,变得更乐于助人了。在第二个月的班干部竞选中,她又被选为学习委员。
二、用悉心关爱感化后进生
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课堂自律性越差。他们经常会把手伸进课桌内,玩玩具、找东西,或偷看漫画书,连课本也懒得打开;别人读书,他们不读;别人思考问题,他们干自己的事,很少能够集中注意力;家庭作业经常不做,迟到、早退,和别的同学打架,欺负弱小的学生,等等,在班级中影响极坏。
我们班的小青特别调皮,打架、骂人、不听劝是出了名的。今天,我刚找他谈完了,他的认错态度很好,但一转眼又去招惹别人。我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关心他,在行动上严格要求他,同时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了解得知,他家有两个孩子,小青的姐姐乖巧懂事,学习努力,所以家长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比较后就有心理落差,对小青很失望,平时对他比较冷淡,有时甚至打骂。孩子很敏感,为了寻求关注,故意做恶作剧,吸引别人的注意。经过沟通,家长慢慢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做到了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不再打骂孩子,平时多和孩子聊聊天。同时,我时刻关注小青的心理变化,循循善诱地开导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慢慢地,小青变得上课时能管住自己了,也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我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也换来了学生的转变和成长。
三、抓“中间”,让每名学生沐浴爱的阳光
“抓两头带中间”,大家都这么说,许多教师也这么做,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些偏颇。“抓两头带中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学生。学生不是绳子,抓住两头就能带起中间。班主任面对的是班里几十名学生,不能只抓两头,中间也要抓。
关注、引导中等生与转化后进生同样重要,因为在任何一个班级,后进生只是少数,中等生往往占大多数。如果引导中等生向优秀生转化,就能扩大优秀生队伍,在班里形成良好的氛围,带动后进生向好的方向转化,实现班集体的整体优化。
中等生大多安于现状,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上有优等生为班级争光,下有后进生为自己垫底,反正老师对自己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因而甘居中游。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作业完成就好,不求质量多高,老师不批评就行;在班级活动方面,则是能躲就躲,不愿抛头露面,更不愿多承担任务。对这些学生而言,动力不足是他们徘徊在中游的重要原因。
鉴于这种情况,我和班里的中等生一起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目标,激发他们的潜力;对学习习惯欠佳、欲“进”不能的学生,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帮他们摸索出一套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对上进心不足的学生,多与他们谈心,交给他们适当的任务,多一分期待,形成一定的压力,鼓励他们力争上游,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对偏科的学生,我和任课教师共同为其分析偏科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从而补齐短板。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爱心的工作,既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我相信,用“润物细无声”的师爱熏陶和感染学生,每名学生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