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应从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开始
2018年8月,一家报纸刊登了某地村民将应该上初三但辍学在家的15岁儿子打死的新闻。随后,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跟进关注此事件。一时间,“控辍保学”工作又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那么,现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辍学?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学生辍学并做好劝复工作?下面,笔者根据本单位、本区域的情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一、初中学校学生辍学情况
据济南市章丘区每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统计,几乎每所初中都有辍学的学生,辍学率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不等,极个别学校的辍学率甚至突破了20%。也就是说,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未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越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学校,情况越严重。
二、“控辍保学”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2018年10月初,章丘区对辖区内所有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摸排和统计,结果如下:全区共有187名初中学生辍学,其中,没有一名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绝大多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厌学而辍学。大多数辍学的学生赋闲在家,干点家务活、玩游戏、照看一下弟弟和妹妹。他们不愿出门见人,害怕别人笑话。也有个别辍学学生做学徒、打工,还有个别辍学学生上了民办技校,想学一门手艺。
2018年10月底,笔者对章丘区龙山中学8名辍学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调查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具体如下:1.小闵:从小跟随祖父生活(祖母早已去世),很少有机会与父母见面;性格孤僻、内向,不喜与人交流,学习成绩差;初一上学期辍学。2.小梁:父母经常吵架,祖父母娇惯他;他沉迷于手机游戏,患有抑郁症;笔者家访时,他将自己反锁在厕所里,拒绝见面;初二辍学。3.小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上学时断时续;父母早出晚归,在外地卖菜,没有时间照顾他;初二辍学。4.小李:父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回家;他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密切;从初中辍学后,曾经在家赋闲了一段时间,现在一所技师学院就读。5.小宝:父母在村办企业从事金属铸造工作,平时工作忙,对他实行“放养式”教育;他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学习成绩差,初三辍学后赋闲在家。6.小钊: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卑心理严重,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初三辍学。7.亚男:与继父关系不好,学习成绩差;初三辍学,现在一家理发店打工。8.小杨:父母在外打工,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但是没有人管得了他;小学时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游戏,性格内向,初三上学期辍学。
从我校辍学的这些学生个例,笔者总结出学生辍学的一些规律。具体如下:
1.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厌学现象。在农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很多学生的父亲甚至父母二人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可是,隔代教育容易产生问题。原因有3个:一是祖父母对孙子、孙女溺爱;二是祖父母的教育方式落后;三是孩子往往越大越难管教,而祖父母的体力、精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差,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容易辍学。俗话说:“玩物丧志。”很多学生在学龄前就喜欢玩手机、玩电脑。一开始,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哭、不闹,好管理,就给他手机玩;后来,孩子玩上瘾了,家长想让他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已经晚了。
3.家庭关系不稳定的学生容易辍学。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等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大都不爱学习,很容易辍学。
四、家庭教育指导是“控辍保学”的关键
笔者在与很多农村初中辍学学生的家长座谈时,听到他们叹息最多的是“我们文化水平低,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同时,我在学校做过统计,结果如下:一个年级400多名学生家长,有高中及以上文凭的仅有几个人;有的家长在青少年时期就是“问题学生”,不仅文化水平低,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有的家长忙于打工或一心经商,既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也没有教育孩子的精力,还不懂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因此,学校在教育方法上对家长进行指导非常有必要。
1.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专家讲座等,对家长加强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2.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们建立“互助组”,每个小组由一两名优秀家长领头,带动其他家长,辅导他们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3.学校建立微信群、QQ群和网络平台,并以它们为媒介,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指导。
4.发动教师进行家访。我们不仅不能忽视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而且应该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家访,教师能直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新情况,从而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作者单位:济南市章丘区龙山中学)